共24题,约16020字。
2025届第四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②“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③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⑥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⑦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减)
材料二:
诚意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指出,文学虽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但只要能对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就能感动人心。
B. 材料一指出,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导致人心的扭曲,引起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
C. 材料二指出,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算得上诚恳,这样宽大的看法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
D. 材料二指出,态度是一个人为适应人情世故而自觉增减诚意的表现,不得已的撒谎有时是可以原谅的。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以唯心主义比较流行为驳论点,得出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这一结论。
B. 材料一认为,言行一致包含深浅两个层次,“听其言而观其行”正表明了两者需要一致。
C. 材料二认为,不能片面地把诚意理解为毫无节制的率性,也不能理解为无限客气。
D. 材料二认为,看人、请客、随礼、回礼,虽然看似俗套、无聊,但终归是有诚意的。
3. 下列各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荀子: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B. 刘勰: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C.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 苏辙: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
4. 材料二中的“品性”与“态度”的内涵不同,请简要阐释。(4分)
5.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诚”的共同点,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分析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
王愿坚
夜,漆黑。远处传来阵阵枪声。
已经是3月末的天气了,可在这黔北山区,深夜里还是很凉的。冷风不停地钻进窗棂,灌到屋里来。
勤务员小韦冷不丁打了个寒噤,醒了。他觉着肩上沉甸甸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人把那床旧夹被披在他的身上了。他紧握着夹被先向墙角瞥了一眼,看见那块用砖头支起的门板上,毯子还是整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