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540字。
麦积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诊断性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本学期学校开展“美文阅读”实践活动,请阅读莫言的故事,完成下列各题。
给我带来巨大力量的一个人,是我的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①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jǐ( )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②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才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 A , B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1)给文段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蜷曲( ) 对峙( )ji背( )
(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奋勇前进”“重整旗鼓”填入文段中划线的A、B两处。
(3)文中划线句子①和②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改正。
我认为第___________句有语病,我将句子改为:___________。
(4)你信仰“知识就是力量”,常常努力学习到三更半夜,“三更”在古代指的是( )
A. 19点-21点 B. 21点-23点 C. 23点-1点 D. 1点-3点
【答案】(1) ①. quán ②. zhì ③. 脊
(2)A重整旗鼓 B奋勇前进
(3) ①. 第②句。 ②. 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蜷曲,quán qū,弯曲(形容人或动物的肢体)。
对峙,duì zhì,两相对立,相持不下
脊背,jǐ bèi,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奋勇前进: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重整旗鼓:指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分析语义可知,只有重整旗鼓之后才能奋勇前进。
故:A重整旗鼓 B奋勇前进。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只要努力,才会有收获”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可改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三更: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相当于现代的23点-1点。
故选C。
2. 一游客游览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看到门楼左边写着“一径竹阴云满地”,右边被花遮挡了,下面能与上联相配成一副对联的是( )
A. 半帘花影月笼纱 B. 万树梅花月如水
C. 四面荷香花伴柳 D. 一城山色半城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等。
根据“仄起平落”原则,下联尾字应为平音,“水““柳”都是仄音,排除BC项;根据“词性相对“原则,“云满地”可对“月笼纱”,都是名词+动词+名词,而“半城湖”是数量词+名词,排除D;综合分析,只有A项符合要求;
故选A。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水墨画中的意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确立了意境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②到了唐代,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意境”
③后来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将意境引入美学范畴
④“意境”最早源于《诗经》中的“兴”,意指通过描绘客观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A. ②①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选项,语段谈的是“意境”这个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④句“最早”二字表明,此句应排第一位;②句中的“唐代”从时间上看,时间较早。“到了”二字承接“最早”也比较相当,应排第二位;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