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3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卷
说明:1.本卷共五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孩子们,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你们留在初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甲)你们心中会有诸多不舍,分别(乙)终将来临。分别是人生常事,与不同对象告别,会有不同的心情。与朋友告别,是依恋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作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展现得(A)淋漓尽致。与家乡分别,是豪迈悲壮,不知前途如何,但还是(B)义无反顾地出走。家乡早已铭记在心里了,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C)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告别不仅是和过往的分离,更是对生命的修正。告别了野蛮,_______;告别了狭 ① ,告别了黑夜,_______;告别了肤浅,_______……告别,去掉生命的累赘脂②肪,让灵魂的散漫字词,排列成优美的诗句,装订成(D)抑扬顿挫的典籍。
1.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和加点字②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隘 zhī B.益 zhǐ C.溢 zī D.嗌 zǐ
2.选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一次次离开的地方。
B.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一次次离开。
C.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的地方。
D.家乡就是那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离开的地方之一。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才能拥有宽厚 ②才能走向深刻 ③才能沐浴晨曦 ④才能靠拢文明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5.对以上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光”“告别”“野蛮”,这三个词都是名词。
B.文中(甲)(乙)两处的关联词,可以是“即使……也”,也可以是“虽然……也”。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句中的引号是起直接引用的作用,除此之外,引号还有特殊含义、着重强调等作用。
D.“告别,去掉生命的累赘脂肪”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某班围绕“细节决定成败”展开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 )
A.甲:细节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成败,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通往成功之路。
B.乙:细节之处体现着我们做事的状态,积极正确的态度才能做好细节。
C.丙:细节虽然平凡,一句话,一个动作……像砂砾一样,微不足道,却是我们成功路上必须重视的因素。
D.丁:“只管拉车不看路”,我们一样能够收获成功。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②已鸣廊③,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④,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相传本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7.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一、二句把人世比喻为梦境,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和无奈。
B.上阕三、四句词人由充斥廊庑间的秋风落叶自然之景,联想到岁月短暂、易逝的人生。这两句由景及人,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氛围。
C.下阕一、二句交待了酒的质量不高而导致来客稀少这一原因,写出作者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
D.全词运用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蕴含深意,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8.本词结尾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其异同。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普少习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③,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⑤,虽多忌克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⑦,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习:熟悉。②私第:自己的府第。③临政:处理政务。④薨:代诸侯或大官的死。⑤岸谷:严肃刚正。⑥忌克:忌妒刻薄。⑦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