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230字。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暗物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简单地说,它是指宇宙中那些看不到的物质。今天我想把“暗物质”这一概念引入考古学,用它来指那些在古代社会存在或普遍存在,但在今天已经无法看到的物质。
考古学是以古代物质遗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然而由于物质材料的不同,古代社会中的某些遗存可以一直留存到今天,但另一些遗存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已迅速朽烂,以致踪迹皆无,我们称之为“暗物质”。如果人们在考古学研究中忽略更多的不可见的“暗物质”,那将对我们全面客观地理解古代社会极为不利。揭示考古学中的“暗物质”,关键不仅取决于田野技术的提高,更在于我们具有更多有关古代社会的基本知识。显然,这些“暗物质”是可以借助古代文献史料加以“复原”的。这方面的实例可以借对殷人尚酒之风的研究做另一角度的观察。
殷人崇酒尚饮,以致纵酒而亡国,痛失天命,成为周人明鉴的历史教训。西周初年,周公旦作《酒诰》,称殷纣“在今后嗣王酣身”,臣僚则“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而西周大盂鼎铭更直引周康王钊的话说:“我闻殷坠命,唯殷边侯甸雩(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祀,”无不明确阐述了纣王及其内外服群臣纵酒亡国的史实。显然,这则信史是不容怀疑的。【甲】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希望能通过古器物的研究证明这段殷人尚饮的历史,其中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在商代晚期的墓葬中发现大量的酒器。据不完全统计,殷墟墓葬出土的青铜礼器共约千件,其中青铜酒器就占七百二十四件,而用以饮酒的爵、觚竟达四百七十六件,似乎显示出尚酒之风已成为晚殷社会所弥漫的陋习。事实上以殷墟出土的酒器分析,殷人的这一积习并非仅限于殷纣一王,至少从武丁时期即已形成风尚,而且在武丁的子辈祖庚、祖甲时达到了高峰。【乙】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殷人尚饮的结论似乎又不能匆忙做出。虽然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饮酒之器,但充当盛酒之器而用于燕饮的尊、卣等数量有限,何况这些器皿有时也并不作为酒器来使用。而更重要的作为燕饮重器的罍则少之又少,只有区区十一件而已,甚至整个帝乙、帝辛时代也仅见两件,与当时崇饮之风盛行的情形极不相称。
另外,据商周古礼,饮酒之器以小为贵,盛酒之器则以大为贵。如从《礼记》的记载可知,古之酒杯中,爵最小而至尊,散特大而最卑。另据《韩诗》的说法,“爵”仅容一升,饮之自足;“觚”次之而容二升,也以孤寡量少为旨;至于“散”,容五升,以豪饮而为人所讥笑。足见古礼以饮酒适量为宜,所以饮酒之器自以体小容少者为贵。【丙】
然而,殷人崇酒尚饮确属事实,这从他们的饮酒之器越做越大的现象可见一斑。如晚商墓出土的青铜爵,小者仅高十九点七厘米,大者则高达三十八厘米;青铜觚,小者尚不足十六厘米,大者则已超过三十二厘米,作为饮酒器皿的爵、觚,容量都很有限,唯一至二升而已,所以器名的本义都有寡少适量的意思,旨在劝人少饮,不可沉湎于酒。上古时代,酿酒尚不具有蒸酒的技术,酒精成分很低,而升又小,喝一、二升酒是微不足道的。殷人只加大了饮酒器皿的容量,而没有盛酒器反复斟酌酬酢,一饮而尽是不可能至酣的。
作为盛酒器的罍,在上古时代较为常见。《说文解字•木部》有“櫑”字,许慎的解释是:“刻木作云雷象。”可知最初的罍应为木制。两周金文的“罍”字或从“木”,或从“缶”,或从“金”,都用来表示罍的材料。陶罍、铜罍都可以留存于今,但木罍早已朽损无存,至今尚无发现。又据《韩诗》“金罍,大器也”,可知罍体硕大。饮酒器必须与盛酒器相互配合,而且数量相当,尚酒的风尚才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本来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暗物质”引入考古学,赋予其与物理学中的定义有所不同的内涵。
B.殷商时期的饮酒器由爵与觚组成。目前,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酒器中这两种器皿比较多,有四百多件。
C.在殷商时期,罍与尊、卣等器皿都是作为盛酒器来使用,功用单一。较之饮酒器,它们容积较大。
D.作者通过考证,认为殷人确实崇酒尚饮,也认为“纣王及其内外服群臣纵酒亡国”的观点并不可靠。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野技术的提高对于揭示考古学中的“暗物质”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获取更多有关古代社会的基本知识。
B.在作者看来,单纯以在商代晚期的墓葬中发现大量酒器这一现象,并不能证明晚殷社会弥漫着尚酒的陋习。
C.殷商时代一定存在大量的木质盛酒器,主要因为这一时期酿酒缺少蒸酒技术,需要木质盛酒器保持酒香。
D.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引用周公《酒诰》中的语句和西周大盂鼎的铭文,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通俗易懂。
3.下面的文字是编辑文本时漏掉的,最合适放在原文中的哪个位置?(3分)
从这一角度观察,周公所谓殷王自成汤以至帝乙诸王皆善,唯纣一人不耻的说法便不完全符合事实,似乎前王不仅不敢湎于酒,而且更无暇崇饮,独殷纣荒腆于酒,这与武丁以后酒器泛滥的事实大相径庭。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苏省徐州地下城遗址出土的明代青花瓷器属于考古学上的“暗物质”。
B.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竖吹骨笛属于考古学上的“暗物质”。
C.在某座汉墓中只发现墓主人头骨,消失的肉身属于考古学上的“暗物质”。
D.陕西省礼泉县魏征墓前树立的高大石碑属于考古学上的“暗物质”。
5.作者“复原”考古学中“暗物质”的过程能给考古工作者带来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煮饺子千万不能破
乔叶
九点钟,已经不能再吃晚饭了。可是看见那家饺子店的时候,她还是走了进去。小区东门这边她很少逛,要不是昨天同事送她的时候路过这里,她还不知道这里有一家饺子店呢。
她走进店里,店面不大,不过饺子店的菜单她一向都喜欢看,虽然吃不了几样,但看看也能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