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80字。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35分)
1.古诗词默写(10分)
①一腔乡愁,不同倾诉。它是崔颢在《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怅;也是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舍。
②诗歌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春望》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消息隔绝、久盼佳音而不至的迫切心情;《浣溪沙》中,晏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构成“新”与“旧”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怀旧。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shùn间的事情,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我终于发现是什么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wěn,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__________(人名)(2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立竿见影( ) 器械( ) shùn间( ) 有条不wěn( )
(3)下面短语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集中精力 B.实施麻醉
C.极其简单 D.攻击猎物
(4)阅读科普作品要关注艺术趣味,体会科学精神。鲁迅先生认为这部名著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以上文段的相关内容,谈谈对“有趣”或“有益”的理解。(3分)
3.八年级(1)班开展“走近苏轼”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段。(6分)
父亲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让他明白什么是风骨;妻子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甲】让他明白什么是反常;弟弟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亲情。密州的难民,让他懂得为生民立命的意义;【乙】面对黄州的醉汉,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炼达。
①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2分)
②【甲】处画线的句子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2分)
③【乙】处画线的句子与上下句不能一气贯之,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7分)
①下面是苏轼写的一副对联,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上联:舞袖翩翩,_______摇千尺龙蛇动
下联:歌喉婉转,_______撼______风雨寒
A.影 声 云霄 B.影 声 半天
C.声 影 云霄 D.声 影 半
②清末学者王国维对苏轼评价很高,他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其中,“子美”是指____________(诗人名),“子瞻”是苏轼的____________。(4分)
二、阅读(55分)
(一)节令是一种命令(22分)
毕淑敏
①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坚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②老人很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