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60字。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小海同学作为本次活动主持人,拟写了开场白,请你帮助其完善。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古往今来,春之芬芳和(1)àng______然,让人陶醉而欣喜,那是我们美好的盼望;秋之(2)shuò______果和静(3)mì______,令人感到满足,感到欣慰,代表了我们的殷实的收获。为了激发同学们文学诵读的兴趣,营造亲近文学的氛围,我们今天欢聚在此,开展“春华秋实”班级诵读会。这次活动我们也邀请了各位父母长辈一起参加,你们的到来让我们感到(A)无比荣幸,感谢你们早早(B)恭候在教室,请你们对我们的活动(C)不吝赐教。让我们共同走入文学天地,共赏文学魅力。
  1.请根据拼音补写汉字。
  (1)          (2)          (3)     
  2.小海朗读时发现加点字“氛”很容易读错,请你选出正确的读音。
  氛围(     )A.fēn    B.fèn
  3.为使语言更通顺,请你根据上文,从句式对称之美的角度修改画波浪线的句子。
  4.语言交流中要使用恰当的谦敬辞,请你指出语段中使用不当的一处(   )
  A.无比荣幸 B.恭候 C.不吝赐教
  二、名句名篇默写
  5.下面是同学们梳理的诗句,请你补充完整。
  情感主旨 诗文例句 诗文出处
  秋之肃杀 秋风萧瑟,(1)      。 《观沧海》(东汉??曹操)
  秋风寂寥 (2)      ,秋风吹散马蹄声。 《潼关》(清??谭嗣同)
  秋日思念 遥怜故园菊,(3)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春日回忆 正是江南好风景,(4)      。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冬尽春来 (5)      ,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暮春送别 (6)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三、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对搜集到的语段进行了朗读设计,请你一起来参与。
  (甲)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选自朱自清《春》
  (乙)
  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选自张晓风《春之怀古》
  6.朗读设计要基于文字的感情基调,请你为以上两个文段选定共同的感情基调(   )
  A.舒缓喜悦 B.平静淡然 C.激情豪迈
  7.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请仿照示例,结合加点字,对乙文划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甲文中,“看”一字体现了春雨带给人的惊喜,可以重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朗读时语速要放慢,语调要舒缓,体现出春雨的细密,给人一种春日细雨清新滋润之感。
  四、诗歌鉴赏
  8.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关于“秋”的古诗,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甲)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
  秋山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乌臼①平生老染工,
  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②孤松掩醉容。 (丙)
  秋山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休道秋山索漠人,
  四时各自一番新。
  西风尽有东风手,
  柿叶枫林别样春。
  注释:①乌臼:指乌桕树;②倩:请。
  (1)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总有相似的感受,如甲诗中的“寂寥”和丙诗中的“      ”。
  (2)虽然伤春悲秋是古诗文的常用主题,但以上三首诗歌却另立新见,如甲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和“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杨万里的《秋山二首》都选用了“枫”这个意象,笔下的秋天也各有情致,请你选择乙丙两诗中的其中一首,结合诗句说说你的体会。
  我选      (填序号)一诗,           
  五、现代文阅读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根。古今中外,以故乡为题材的文学经典代代迭出,咏唱不绝。老舍将济南视作他的“第二故乡”,美国作家尼维拉将“爸爸的村庄”视作故乡。请你阅读两文,共同体悟故乡情,完成小题
  (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