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20字。
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题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彰显(zhāng) 诘责(jié) 迂回(yú) 春寒料俏(qiào)
B.隐遁(dùn) 辟邪(bì) 畸形(qí) 油光可见(jiàn)
C.酒肆(sì) 记载(zǎi) 推崇(chóng) 震聋发聩(zhěn)
D.蔓延(màn) 雕镂(lòu) 考订(dìng) 生机盎然(à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__________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充分__________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只要__________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__________到生产上。
A.详尽 表明 摸索 使用 B.详细 表明 探索 作用
C.详细 证明 摸索 运用 D.详尽 证明 探索 应用
3.对语法知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②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了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③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
A.“发展”是动词,“繁荣”是形容词,“从”是介词。
B.第②句画线的句子中“文化”作主语,“活跃”作谓语。
C.第③句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将“发展”改为“拓展”。
D.第④句的主干是“《清明上河图》是画”。
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红星照耀中国》中“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这是彭德怀。
C.《水浒传》的武松攻打东昌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攻打大名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青,张清中计被生擒。
D.《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了王后娘娘。
5.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问君何能尔? 。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3) ,自将磨洗认前朝。
(4)兴尽晚回舟, 。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 ,安居而天下熄。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诗歌赏析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悲陈陶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A.【甲】诗的“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满目凄然的景象。
B.【甲】诗“抵万金”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的思念。
C.【乙】诗的第一句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第二句写战争的惨烈。
D.【甲】【乙】两诗从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
(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