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80字。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àng) 抖擞(sǒu) 惩戒(chěng) 骇人听闻(hài)
B.确凿(záo) 诀别(jué) 争执(zhí) 大相径庭(jìng)
C.钦差(qīn) 待弄(shì) 称职(chèng) 惊慌失措(huāng)
D.狭隘(ài) 分岐(qí) 澄澈(chén) 刨根问底(báo)
2.(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水鸭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C.“家慈”“拙见”“鄙人”“尊君”是古代常见的谦辞,而“寒舍”“惠存”“贵姓”“垂爱”则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D.“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一句中的“你”“产生”“一”“脉”“悠远”“情思”分别是代词、动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名词。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登上翠屏山,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听到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B.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参加测试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4.(6分)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句式整齐、内容贴切。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夏日听雨,雨声淅沥,诗是千缕缤纷下那 丝虚幻的朦胧;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5.(5分)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为提前庆祝“世界读书日”,请你推荐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读书名言:
推荐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6.(9分)读下面的说明性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果把智能系统比作“人”,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把数据传递给系统进行计算,对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判断和应对。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深入,各式各样传感器的用武之地大为拓宽,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部智能手机里有上百个传感器:有用于摄像的CMOS图像传感器,有用于检查环境明暗的环境光传感器,还有用于导航的地磁传感器、陀螺仪,等等。正是基于这些传感器,手机里的各种应用软件才能流畅工作,手机才能成为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风云卫星上的可见和红外光电传感器,能够不分昼夜地获取大气信息,精准预测天气,甚至在月球上、火星上都有传感器工作,帮助人类探索宇宙奥秘。
材料二
传感器是信息系统的“慧眼”。它就像人类的眼睛、耳朵、皮肤等器官一样,感知周围环境,帮助我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比人的感官更敏锐、更强大。客观世界所包含的信息多样程度,远远超出我们感官的能力范围。人的眼睛无法观察红外辐射和紫外辐射,耳朵听不见次声波和超声波,对于“不见踪影”却时刻产生影响的磁场也无法感知。这些超出感官范围的信息,传感器都能“感受”到。
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越来越需要全方位地感知世界。1821年,科学家利用材料因温差产生电压的原理,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上世纪末开始,数字化传感器快速发展,通过“模拟/数字”转换模块,实现数字信号输出。数字化传感器集成智能化处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并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工作参数,数码相机中的光敏元件就是其代表产品。
总的来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物质的电学特性会随环境因素变化。例如铂在不同温度下电阻率不同,硅在可见光照射下电阻会减小,石英受到压力后表面会产生电荷,等等。
材料三
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数字化和智能化。传感器是智能化系统的第一关,它的水平决定了智能化系统及其仪器设备的水平。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信息高端器件领域的研究前沿,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5G通信、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一辆汽车会安装压力、温度、位置、声音、光、电等超过100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