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6280字。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既有“诗能穷人”之说,又有“诗能达人”之说;既有“穷而后工”之说,也有“达而后工”之说。但是前者成为流行的说法,而后者则少为人所接受。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我把它称之为“诗人薄命化”倾向。
  重视诗赋等文学创作是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尚,“雅好文章”和提拔文章之士是君主的雅趣。《汉书》中记载西汉枚乘、司马相如都因善赋而见用,《后汉书》也记载东汉班固因《两都赋》名闻天下。隋代李谔上书隋高祖明确指出,诗歌已经成为“朝廷据兹擢士”的“禄利之路”。自从唐代实施科举制度,诗歌便成为下层士子改变命运的途径,真正成为对所有读书人开放的“禄利之路”。在中国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能诗是一种荣誉,文章之士通过考试能获得担任官员的资格。故“诗能达人”在中国古代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古代诗人遭受厄运的毕竟是少数,而纯粹由于写诗的原因而遭受厄运的诗人,更是少之又少。诗人薄命并不是普遍的事实,“诗能达人”与“诗能穷人”同时构成事实的整体。
  如果我们超越表面现象,便可看出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诗人薄命”之说其实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集体认同:在“诗能穷人”与“诗能达人”中,选择了“诗能穷人”;在“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中,选择了“穷而后工”。虽然“诗能达人”也具有某种真实性与合理性,但这种理论大多仅是对世俗社会现象的总结,没有更深邃、更崇高的传统诗学理想与价值观来支撑,有时还流露出某种世俗功利色彩。而“诗能穷人”或“穷而后工”反映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慕崇高的诗学理想。
  历史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固然与中国古代经典诗歌多为“穷苦之言”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潜藏的中国古代诗学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诗学始终强调和重视诗人的社会责任,“失志”诗人不得已就把用世之志寄寓于诗文。诗人在对人生悲剧、忧患愁苦的体认、接受和抒发之中,更多地体现了对道的坚守和追求,因而其心灵深处充满了以道自任、任重道远的使命感与悲剧性的崇高感。所以,诗人表达的生老病死与穷愁哀伤可以超越个人的际遇,与人类的普遍情感相通,从而能超越时代引起人们的普遍共鸣。“穷而后工”的“工”,绝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成就,更因为它具有深刻人文主义情怀与理想。
  1.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在隋代已成为“朝廷据兹擢士”的“禄利之路”,但此“禄利之路”在当时并未对所有读书人开放。
  B. 中国古代文人因其文学作品被任用提拔,或通过考试获得担任官员的资格,故“诗能达人”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
  C. 中国古代文论选择“穷而后工”说是因为它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色彩,具有更深刻、更崇高的人文情怀与诗学理想。
  D. “诗能穷人”“穷而后工”“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等都是符合中国古代集体认同的文学观念。
  2.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失志”诗人在对人生悲剧、忧患愁苦的体认与抒发中表现出对道的坚守和追求,这使其内心具有一定的使命感与崇高感。
  B. 面对事实,集体认同的“滤光镜”会使人们“有所见”或“有所不见”,受集体认同引导的人会对事实进行灵活选择。
  C. 相比《史记》所载的更为真实的历史,《太史公自序》中“发奋著书”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观念,其学说价值也会削减。
  D. 从人们对韩愈“不平则鸣”理论的理解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或理论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集体认同下“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任满回乡,途经杭州而作《登飞来峰》。
  B. 屈原屡遭放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 李白漫游梁宋,与友相会而作《将进酒》。
  D. 杜甫漂泊夔州,高台临眺而作《登高》。
  4. 集体认同的“滤光镜”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本概括。
  5. 作者是怎样证明集体认同引导下的人们对韩愈“不平则鸣”这一经典理论的理解是狭隘的?请根据文本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故‘诗能达人’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错误,结合原文“在中国古代,诗歌是当时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能诗是一种荣誉,文章之士通过考试能获得担任官员的资格。故‘诗能达人’在中国古代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可知,原文是说文章之士通过考试能获得担任官员的资格,故“诗能达人”在中国古代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真实性。选项“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扩大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是不是外婆她……”“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
  我赶紧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到家一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