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12月联考
语文学科试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视为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书写(3分)
见字如面,写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学中徜徉吧……
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基础(26分)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为了迎接世界诗歌日的到来,深圳市某中学某诗歌社团于3月19日至3月22日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
【活动一:朗诵诗歌】
小深在活动中,选择朗诵泰戈尔的诗歌。
我听见回声,ào)① 的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lián) ② 刀收割空(kuàng) ③ 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yè) ④ 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摧残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乐此不疲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 ) ②( ) ③( ) ④( )
当社团成员小圳询问小深选择泰戈尔诗歌的理由时,小深给出了如下答复:
小深:⑤1938年初,当泰戈尔在报纸上读到日本军队出征前举行祭祀、祈祷胜利时,不禁怒火中烧。他写下了声讨日本军国主义的诗作《射向中国的武力之箭》,并两次发表公开信,支持中国的抗战。⑥诗人不仅以诗笔声援中国人民,而且亲自参加援华抗日活动,抱病率领国际大学艺术团在加尔各答进行义演。他呼吁印度人民向中国提供各种形式的物质援助。他本人慷慨解囊,为援华基金捐款500卢比。他的正义行动大大激发了印度民众支援中国人民的热情。(摘自新浪新闻中心)
2.小圳发现小深的回复中划线句⑤是一个病句,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3.划线句⑥是一个( )关系复句(2分)
A.并列 B.转折 C.递进 D.承接
4.下列成语应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时代的气象万千为诗歌注入了丰富多变的内容和高蹈超然的气度。
B.历代唐诗选本层出不穷,其中以清代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C.孙洙在选编《唐诗三百首》时特别注意汇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D.泰戈尔寻章摘句,对诗歌的格律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5.小圳也想朗诵诗歌,你会向小圳推荐以下哪一首诗歌?请从作品内容、情感表达、朗诵技巧等多角度思考,写一段推荐语。(5分)
《乡愁》(余光中) 《我爱这土地》(艾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活动二:鉴赏诗歌】
6.小深同学发现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下是他整理的表格,请帮他补全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10分)
古诗文名句 现代诗句 相似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开阔浩渺的白雪世界
(2)人不寐,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深沉的爱,化作泪千行
(3)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重视仁义
(4)寄书长不达,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 家书表乡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运用各种颜色渲染美好的春光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情怀
7.小深尤其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不禁和小圳分享了他的赏析。(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深:这首诗除了“明月”之外,______一词也指月亮,作者借月亮既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达了____________。
三、阅读(46分)
【活动三:古文共读】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