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40字。

  《变色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契诃夫的生平及作品,积累文学常识。
  2.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3. 学习本文通过鲜明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2. 通过角色扮演和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2. 培养学生正直、诚实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 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变色龙”的特质。
  2. 体会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二)难点
  1. 理解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
  2. 合作学习法
  3. 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进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他像变色龙一样善于变化。询问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的印象,以及他们对“变色龙”这个词语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5 分钟)
  介绍作者契诃夫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打下基础。
  (三)整体感知(10 分钟)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线索,明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他根据狗的主人身份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
  发展阶段是奥楚蔑洛夫与周围人的对话,展现了他的阿谀奉承和见风使舵。
  高潮部分是将军的到来,使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对狗的态度由贬低转为赞扬。
  结局是奥楚蔑洛夫随着将军的离开,又恢复了原来的谄媚态度。
  这样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索,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一角色的刻画,揭示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虚伪。
  3. 探讨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1. 见风使舵: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根据狗的主人身份不断改变自己的立场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