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50字。
浙江省丽水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期末)高二
语文试卷
2024.0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须知: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写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古风音乐走向大众化甚至主流化,脱胎于唯美意境的古风音乐开始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商业化发展的机遇和资本的诱惑。资本拓展了古风音乐的“出圈”之路,也让这条路变得更加拥挤。一些转型成公司后的古风团队,创作的古风歌曲出现了一些“高燃曲风”;有些古风歌曲中全部以现代乐器编曲,脱离了古风原本的规则;有的讲述的是一个古代故事,但歌词上全部用白话。这类新派的古风歌曲与老派的有很大的出入,趋于流行化的古风歌曲,也逐渐淡化了最初的方向。
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高,则伴随更高的商品价值,是专业音乐价值评价的“同向论”。古风音乐发展过程中,资本力量的注入影响了价值的同向性,给古风音乐的艺术价值造成了影响。即使专业音乐人加入古风创作后,其创作质量也受制于商业压力,限制了专业水平的发挥。可见,在与商业文化合流、不作为“情怀”而作为商业生存的古风音乐,在走向专业化的道路中,自主性和创作空间受到多重挤压。在古风音乐大众化的过程中,作为助推力的商业文化也对其形成创作阻力。
当下,国家对于古风的鼓励,多从民族文化传播、宏观文化建设的角度,而并不是从发展青年文化、鼓励新兴创意的角度。就“古风国潮”类的生产与文化实践而言,仍植根于固有的主流认同观念,国家通过“古风” “国潮”等灵活的情感机制实现对主体文化整合的倡导。由此,古风上春晚,不能纯粹理解为古风在主文化中争得一席之地,而是主文化在以国家美学、政治化美学的视角扶持古风;而古风作为亚文化,生于唯美甚至避世的少年情怀,主次文化的分野天然存在; “融合”仅是文化产品的征用,而非本质上的文化互通。
在这种征用中,古风音乐中不符合主文化需求的元素,自然被主流舞台的层层选拔过滤。同时被过滤的还有其粗粝的原始生长力。“周杰伦类中国风歌曲有非常商业化、标准化的制作,而古风歌曲不一样,其制作则更为粗糙和个体化。……孩子们动用乱七八糟的资源,来建构一个自己的古典世界,无论如何这是有创造力的”。在古风同好“圈地自萌”的世界里,作为非专业的自目的性创作者,“无技巧”或“自然流露”并非意味着古风的“低人一等”,相反,对于真正的古风爱好者,代表着对品位的追求与欲罢不能的审美寄托——“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的创作,是洞彻古风本质、深沉热爱厚积薄发后的喷洒。
长期主义视角下的文化创新精神,需要的恰恰是自目的性的超功利文化的主导。主流文化不具备青春亚文化的隐逸作用或青春态的审美执念。亚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天然的娱乐精神和非功利性特质,之所以对青少年构成强大的吸引力,不仅限于其千变万化的丰富性,也在于参与过程中的赋意和表达,带有自主建构、反抗权威的意义。理想、爱情、自我,这些构建了青春文化的元素恰恰构成了古风音乐的原始创作和消费动机。无论何时,青春期迷惘、矛盾、寻觅、冲动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扰始终是青年亚文化的历史宿命,无论社会的意识形态如何整一和强大,青年亚文化或多或少总会以某些方式表现出来。由此,古风音乐的出圈之路必然在保持本真特质和主流化之间艰难地挣扎。
(摘编自曾昕《圈地自萌或破壁生长:古风音乐的亚文化发展矛盾》)
材料二:
在今天,古风歌曲正同时受到青少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埃里克森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一书中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发生起因做出了社会心理学的解释。在埃里克森看来,青少年亚文化的产生是因为青春期聚集了早年尚未解决和整合的认同危机,而青春期正是最容易发生认同危机感或混乱的时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专业音乐评价的“同向论”,如果一部音乐作品的商业价值高,那么可以推测出它的艺术价值也会相对更高。
B. 主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古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关系,它们之间有天然的界限,不是本质上的文化互通。
C. 《为龙》中的一些歌词在圈内大受欢迎,这种情况证明了古风歌曲正同时受青少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
D. 古风音乐所使用的素材都能在主流音乐的语言中找到,这使得它在主流商业音乐面前通常会显得单薄、脆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老派古风音乐,曲调可能会偏于舒缓,会运用古典乐器进行编曲,歌词也会加入文言元素等。
B. 真正的古风爱好者的创作可能“无技巧”或只是“自然流露”,但作者对此并不持否定的态度,而是认为其有可贵之处。
C. 青春亚文化的隐逸作用或青春态的审美执念,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文化创新,这是引发主流文化开始重视并主动接纳它的原因。
D.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古风 想象有被放大的成分,这和青少年世界自身的特点有关,也和商业因素的介入有关。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官方主流对亚文化收编”的一项是( )
A. 歌手乌兰图雅创作的古风歌曲“巾帼英雄组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唤起人们对巾帼英雄的崇敬之情。
B. 经过全新的谱曲后,源自《楚辞》的古风歌曲《山鬼》,曲风尤显离忧哀愁及浪漫色彩,登上了古风音乐盛典“国风极乐夜”的舞台。
C. 自得琴社的古风歌曲《左手指月》另辟蹊径,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多维度融合,在国外某视频播放平台获得了1300多万的播放量。
D. 央视多个频道栏目中出现了古风歌曲,如《经典咏流传》中的《琵琶行》,《点赞中国》中展现华服之美的《麟犀咏裳》等。
4. 商业资本和主流文化在助力古风音乐“破壁出圈”的过程中,也给古风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哪些阻力?请根据材料概括。
5. 古风音乐的哪些特质与青少年群体的内在需求相吻合?请结合材料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种情况证明了古风歌曲正同时受青少年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双重影响”理解错误。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古风亚文化的产生就是国内青少年试图解决认同危机的象征性行动。古风歌手河图的《为龙》中‘翘首觐向,你伫立此方,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等歌词在圈内大受欢迎,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种情况”可知,选项说法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这是引发主流文化开始重视并主动接纳它的原因”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赶戏
白龙涛
腊八这天,大掌柜任德修赶戏回来,直接去了玉池宫。
任老爷是个戏迷,尤迷天兴戏班田茂的戏。这田茂,扮相轩昂,行腔清越,人称“活唐王”。唐王演多了,田茂就戏里戏外都端起了唐王的架儿,昂首方步,睥睨众生,就连任老爷都难得他一个正眼儿。任老爷却不怪:唐王嘛,就该是这个派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