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40字。
辽中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试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nì)抽噎(yē)徇职(xùn)怪诞不经(dàn)
B. 憔悴(cuì)蜷伏(juǎn)韵酿(yùn)人迹罕至(hǎn)
C. 蹒跚(shān)狭隘(yì)缥缈(miǎo)大相径廷(tíng)
D. 坍塌(tān)怂恿(sǒng)匿笑(nì)花团锦簇(c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静谧(nì)——mì,徇职(xùn)——殉职;
B蜷伏(juǎn)——quán,韵酿(yùn)——酝酿;
C.狭隘(yì)——ài,大相径廷(tíng)——大相径庭;
故选D。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_______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近年来,包括《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中国诗词大会》等,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_______,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_______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 吸取 才 油然而生 满足 B. 汲取 才 异军突起 满足
C. 吸取 就 异军突起 满意 D. 汲取 就 油然而生 满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吸取:吸收采取。汲取:吸取;吸收。结合“精髓”可知,用“汲取”。
“才”表示前面是唯一条件,“就”表示前面是充分条件,“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是“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的唯一条件,用“才”;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异军突起: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结合“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可知,用“异军突起”。
满足:感到已经足够了。满意:因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快乐。结合“精神文化需求”可知,用“满足”。
故选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这些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脊梁”在句子中使用的是它的本义。
B. “信仰”“凝聚”分别是名词和形容词。
C.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都 褒义词。
D. “时期”与“时代”是同义词,所指范围没有差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A.有误,文中“脊梁”是比喻用法,用来形容英雄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脊梁”在句中使用的并非它的本义;
B.有误,“凝聚”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
D.有误,“时期”通常指的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段或历史阶段,而“时代”则往往指的是一个更长、更广泛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两者所指范围有差别;
故选C。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等。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春》。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是敬辞。“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是谦辞。“贵庚”“奉陪”是敬辞,“赐教”“小女”是谦辞。
C. 在《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父亲的病》都提到了父亲,但作者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表达对父亲的无奈与厌烦,后者表达对父亲的关心和同情。
D.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围绕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