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80字。

  麦积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诊断性检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国家公祭鼎底座上镌刻有“国家公祭鼎”五个篆体鎏金大字。国家公祭鼎正面铸有160字的魏碑简体字铭文。【甲】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中①的侵略者无情的杀勠和毁灭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的qiǎn贵,以及对遇难同胞由衷的痛dào和祭莫之意。铭文还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时至今日,日本右翼依然在②,歪曲事实,【乙】妄图抹掉历史的记忆,这是中国人民决对不允如许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镌刻(     )     篆体(     )      qiǎn(     )责     痛dào(     )
  (2)画线句【甲】【乙】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
  “        ”应写作“        ”        “        ”应写作“        ”
  (3)填在文段①②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惨无人道     颠倒黑白 B.惨绝人寰     颠三倒四
  C.惨绝人寰     颠倒黑白 D.惨无人道     颠三倒四
  (4)阅读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位同学有感而发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誓佑和平》。下面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工整清丽,横平竖直。
  B.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庄重典雅,一波三折。
  C.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工整清丽,横平竖直。
  D.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庄重典雅,一波三折。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C.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襁褓”指不满周岁的婴儿,“始龀”指七八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4.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上联:        支粉笔,        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
  下联:        尺讲台,        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        年树人
  5.古诗文填空。
  (1)云飘浮不定、形态万千,是许多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          ,          ”描述了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2)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杜甫的“          ,          ”(《春望》))以春日乐景烘托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忧愁;李贺的“          ,          ”(《雁门太守行》),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豪情。
  (3)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          ,          ”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70分)
  (一)(15分)
  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
  替父亲录入回忆录
  ①父亲今年已经73岁。有一天,我回家,母亲找出了二三十本笔记本来,说这是父亲写于50到60岁之间的回忆录。母亲跟我商量,要把父亲的回忆录整理、打印出来。
  ②将父亲的回忆录背回家让我出了一身汗。我没有想到,十年间,父亲留下的字迹有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