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440字。

  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起帕米尔高原,蜿蜒2500公里东入青海。昆仑山雪峰林立,其西端有海拔7000米以上的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峰及公格尔九别峰,更有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峰挺立在冰川雪域之巅。
  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昆仑山成为遍布白玉的地方,每走一步都踩在玉石上。这些玉石有的向东经甘肃、青海等地抵达中华早期文明的腹心之地,有的向南进入古象雄王国和吐蕃王国,向西经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这些运输玉石的道路,即后人所称的“玉石之路”。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昆仑山是黄帝与神的栖居地,“食玉膏,饮神泉”而得以长生;周穆王曾驾驭八骏西巡昆仑山,并与西王母在瑶池会见,举觞唱酬;西汉时,张骞遣副使寻黄河源至于阗,采得昆仑玉而归……
  “西王母”是谁?《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书中“西王母”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为昆仑山原始部族女首领,二为地名,大概西王母部族聚集生存过的地方,均称“西王母”。按早期的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都与西王母有关联,《帝王世纪》记载:“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
  在古代,即使五岳联袂也不可与昆仑山相媲美,后人称昆仑山为“万山之祖”。有关昆仑山的记载散见于汉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中,不胜枚举,昆仑山就是历史的一条文化长廊。
  神话是无形的,但产生神话的昆仑山是真实的。世界上的崇山峻岭少有像昆仑山系那般雄奇的气势、博大的胸怀;也少有哪座山系融合了那么多精神层面的神话、传说;也没有哪条山系似昆仑山地带聚合着多种族、多民族人群,并由之沿昆仑山北麓不间断地沟通东西方人类文明。
  (摘编自尚昌平《昆仑山: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地理长廊》)
  材料二:
  在中国的自然崇拜中最崇高的莫过于昆仑崇拜了。昆仑是中华民族的家园。在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它无比崇高,无比壮美,无比神奇,人们对它顶礼膜拜,在这顶礼膜拜中,凸显的是中国环境审美观中的家国意识。
  古籍记载,昆仑是黄帝活动的地方。《山海经》云:“海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仑山既有蜿蜒达2500公里的广袤地域,又有海拔高达8611米的雪峰屹立于雪域之巅,风光雄奇。
  B.材料一写火山爆发是昆仑山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写出了昆仑山历经磨难的不凡气质。
  C.中华古籍中记载的昆仑山和现实世界的昆仑山有所区别,但二者在方位上基本相同,都在我国西北。
  D.包括昆仑山在内的诸多山脉的走向构成中国地理西高东低的格局,这一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巨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仑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它有“万山之祖”的美誉;在古代,即使是五岳联袂也难以企及其地位。
  B.舜和周穆王的时代相差上千年,但据记载二人都曾与西王母会面,可推断西王母的形象是虚构出来的。
  C.《山海经》描述了中华民族关于昆仑仙境的美妙绝伦的想象,其后史籍所载的诸多关于昆仑的传说都难出其右。
  D.材料二大部分引文都来自《山海经》,佐证了这本书对我们梳理中国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从真实的和无形的两个层面论述了昆仑山既雄伟广袤又神奇瑰丽的整体形象。
  B.材料一谈到由昆仑延伸出的“玉石之路”,佐证了昆仑山是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地理长廊。
  C.材料二谈到昆仑山神话传说很多及昆仑山地望不统一,可以体现出昆仑山的神秘色彩。
  D.材料二引用古籍及历史学家的有关观点,深入论证了中国人崇拜昆仑山的现实意义。
  4.下列对两则材料引述《山海经》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5.为什么说昆仑山是一条“文化长廊”和一个代表着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今天的读者还需要文学,是需要真实的心跳【注】
  铁凝
  朋友们:
  如果可以把论坛的每一位作家比作一棵独立的文学之树,正是你们的集结,使这论坛成为文学之林。而每一次论坛不断有新的作家加入,一株株挺拔、峻朗的新生之树和大家比肩而立,更使这文学之林变得格外富有朝气和活力。
  在文学之林里,一棵独立的树非要和另一棵独立的树打招呼不可吗?我们可以静默地伫立着,我们的心事不尽相同甚至相反。然而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