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40字。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贵州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黔东南州台江县落下帷幕,接地气的“村BA”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更是带火了当地的特色旅游。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三天四场的比赛里,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达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
享誉全国的“村BA”,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三五成群、结伴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动了住宿、餐饮、商超等行业发展,还促进了苗族银饰、刺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爆。“三天收入超5500万”犹如一面镜子,生动鲜活地说明在全域旅游时代,当地只要形成特色和品牌,文化旅游就拥有广阔的前景。
场上赛况激烈,球员激情澎湃;场外球迷热情高涨,围得水泄不通。“村BA”的走红,离不开当地村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为了帮助村里组织比赛,台盘村不少在外地务工的青年赶回村里,积极参与赛事。“村BA”不仅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联结的纽带,促进了村民之间、区域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村BA”的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村”字。参赛运动员大多是22岁至40岁的村民,有的在当地务农,做点小生意;有的在外务工,专门回村比赛。年龄、职业和能力不是“村BA”衡量一个人能否当球员的依据,发自心底的热爱才是衡量的重要依据。没有功利与算计,有的是纯粹与质朴,这样的“村BA”更接地气,更打动人心。
“村BA”拒绝了50万元的商业赞助,就是为了拒绝球场上的商业化和过度炒作。这样做看似不够聪明,实际上用心良苦。虽然从赛事组织、球员水平、运动场地等方面来看,“村BA”有诸多不足之处,但球员们全身心投入,观众们拿着锅碗瓢盆助威呐喊,场间啦啦队充满民族特色,颁奖仪式上香米、鲟鱼、麻鸭等特色奖品应有尽有……“村BA”保留了浓浓的村味,缩减了运动赛事和民众的距离感、隔阂感。篮球场一直露天开放,不收取门票,不做商业外租。对底线的坚守,或许就意味着希望和未来。
当“村BA”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IP,就具有强大的符号价值。“村BA”不仅是一场篮球赛,它更是一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进真正的乡村,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随着“村BA”用体育文化点燃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火把,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了返乡创业、就业的想法。
乡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既要有经济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多一个球场,少一个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村BA”不仅助力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繁荣和乡村社会治理,让村民和乡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促使人们与家乡产生更为牢固的情感联结。
(摘编自杨朝清《“村BA”保留村味带来的启示》)
材料二: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治理的内容、任务和目标,被不断改造和发展,又在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传统乡村社会的宗族观念、乡村习俗、村规民约、儒家伦理等不仅构成了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贵州“村BA”非常接地气,带火了当地的旅游行业等,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当地就业困难的问题。
B.贵州“村BA”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当地形成了特色和品牌,文化旅游就会拥有广阔的前景。
C.乡村文化在乡土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制约、监督村民的行为,可见,它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果。
D.乡村文化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结晶,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就离不开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贵州“村BA”的生命力在于“村”字,赛事由村里组织,球员由村民组成,场地是露天的,这是它吸引了全国游客的根本原因。
B.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BA”用体育文化的形式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使村民与乡村的联系更加紧密。
C.乡村前景广阔,充满希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让村民和乡村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场”,可以促进乡村的发展。
D.发展乡村文化对发展乡村社会各项事业具有价值引领与精神指引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乡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乡村振兴要保护与发展乡村文化”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贵州省安顺市某村通过制定村红、白喜事管理制度和举办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等方式,使乡村环境更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B.湖北省某一偏远乡村在政府的扶助下,先后建设了篮球场、文化墙等宜居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C.某地政府为进城农民免费提供基本技能培训等服务,办事情、想问题处处为农民着想,替农民打算,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D.某乡镇组织、承办、邀请文化惠民演出和送文化下乡活动等多达40场次,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4.下列选项,关于两则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一段列举具体数字,强调了贵州“村BA”带来的经济效应。
B.材料一以贵州“村BA”为例,阐释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给读者启示。
C.材料一运用了比喻手法,如把“乡村振兴”比喻成“火把”,生动形象。
D.材料二围绕乡村文化展开论述,重点阐释了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容。
5.小王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利用电商平台等,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行业,使村民很快致富。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回乡创业,用他们的热情、真诚和智慧努力拼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着自己“不平凡”的价值。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长路和短句 沈念
山寨的冬天,到了晚上,风会变得旋转且呼啸起来。他醒来,被风声的尖锐震住,感觉房子变成了一条船,在无边的风暴中跌跌撞撞,直到睡意再次袭来,绷紧的身体松软了许多,他又悠悠滑滑,坠入父亲做过的那个荒唐梦中。
父亲要把寨子对面的高山推平。那段日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要转悠到山上。父亲穿过松枝、蕨叶等遮挡的小路,取出插在后腰带上的镰刀,把那些绊路枝蔓砍个干净。父亲带上的长麻绳卷挂在腰带上,绳子打结的地方是长度标记。父亲用最笨的方法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