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90字。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务必填写好答题卡内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答题时,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水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时,考生只需交答题卡,不交试卷。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此题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里,沐浴和煦的阳光,感受书籍的趣味。读朱自清的《春》,我们看到了lǎng rùn ① 的山,竞相开放的花,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蓬勃生机;读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感受到“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躲在高枝上nì ② 笑的有趣;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也能想象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人声dǐng ③ 沸的场景,……无论是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还是天真可爱的童年,都是闪烁的点点繁星,使我们的人生天空流光溢彩。
1. 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沐浴 B. 蓬勃 C. 生生不息 D. 流光溢彩
【答案】1. 朗润、匿、鼎 2.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朗润:lǎng rùn,明亮滋润。
匿笑:nì xiào,意思是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沐浴:洗澡;比喻受到润泽或沉浸在某种情绪或气氛之中。
B.蓬勃:指盛貌;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C.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
D.流光溢彩:流动的光影,满溢的色彩。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艳丽。不能形容“人生天空”,可改为“熠熠生辉”;
故选D。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④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⑦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既写暮春之景,又借景抒情表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表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 不义而富且贵 ③.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 岐王宅里寻常见 ⑤. 遥怜故园菊 ⑥.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⑦.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⑧.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⑨. 海日生残夜 ⑩.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岐、遥、菊、戍、啼、溪、残、夜。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世说新语》是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B.“《世说新语》是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表述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故选B。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5.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是( )
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琐记》
A. 阿长 B. 衍太太 C. 沈四太太 D. 杨二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