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670字。

  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原地区代表龙山时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鳞纹表现,都与红山文化的龙纹有联系。
  (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材料二: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渗透在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崇龙”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B. 以玉龙猪为典型器物的红山文化有各种形制的玉龙,其高度规范的造型、制作表明龙的形状和观念在此时期已初步定型。
  C. 龙图腾以其超自然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图腾中突显而出,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对龙部族联盟的扩大有重要作用。
  D. 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 一种虚拟生物,它是在蛇等图腾的基础上兼并、糅合而成的综合体。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据历史发展脉络,布置“龙形玉器图片展”,应将“C”形玉龙的图片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排在第一位。
  B. 如果要从儿童抓起,铸造华夏民族品格,可以通过讲神话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传播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C. “龙图腾”的说法,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由被“认可”到被“质疑”的变化,最终被学术界否定。
  D. 由龙图腾在外型上对多种物象的糅合以及在部落融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可推知“和”是其内涵之一。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一项是(   )
  A. 早在春秋时期,楚人就在朝堂上设置“九龙之钟”。后代君主也以坐龙椅、穿龙袍示尊贵。
  B. 古人以“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表示虽然是亲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品性、爱好仍大有不同。
  C. 沈从文的《边城》中端午节有两大乐事,其一便是全城人都欢快地出城到河边看龙舟竞赛。
  D. 甲辰龙年除夕之夜,各大社交平台举目可见,侧耳可闻各种充满喜悦祝福的“龙”字成语。
  4. 请从以下两个图案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谈谈龙形外观的设计理念。
  5. 据央视网新闻,“甲辰龙年到,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请结合选文以及下面对“Dragon”的解释,谈谈你对不再把“龙”翻译为“Dragon”的理解。
  甲辰龙年,百度词条对“Dragon”的解释为“Dragon,中文译名‘龙’,但是与中国‘龙’(英文译为:loong)有本质的区别。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Dragon有很多种,生活环境广泛多样,有沙漠、森林、甚至海洋,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喷毒,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启示录》里,Dragon也被称为魔鬼或撒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对龙部族联盟的扩大有重要作用”错,偷换概念。材料一是“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可见,“对龙部族联盟的扩大有重要作用”的是炎黄后裔,而不是龙图腾本身。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天空的点缀
  萧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想着的事情)。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一下,云彩又赶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