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00字。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研学路上】
  1.(9 分)                                
  ——Q中学举行秋季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023年11月13日,无锡市Q中学八年级学生们开展了秋季社会实践活动。 秋末冬初的寒风阻挡不了同学们的热情与期待。大家cù(     )拥前行,手拿研学手册,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征程。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国家5A风景区——惠山古镇、锡惠公园。拥有众多文化标签的锡惠胜地,是开启秋季研学的好去处。远离城市的喧xiāo(     ), 同学们在青山绿水古镇园林中,一起去泥人博物馆,制做泥人,感受无锡民间艺术;一起游锡惠公园,   A     ,体会自然生态之美;一起逛惠山古镇,回溯(    )历史,寻根无锡宗祠文化。这次研学之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记者:小清)                                              
  以上文字是Q中学小清同学为学校微信公众号撰写的一篇有关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闻,请完成以下题目。                         
  (1)(1分)给加点字注音。
  回溯(   )历史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cù     拥          ②喧xiāo     
  (3)(3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A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菊花怒放      B  欣赏菊展      C 缤纷菊展  
  (4)(3分)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主标题,要求15个字以内,用上“研学”“文化”“锡惠”三个词中至少一个,体现此次活动特点或意义。
  2.(8分)根据提示,补充古诗文。
  眼入千般景,诗有万种情。春日里,西湖水轻荡漾, “   ①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是欧阳修乘舟游湖的惬意轻快;夕阳下,晏殊徘徊间吟诵“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   ”慨叹时光流转, 流年暗换;陶渊明远离官场,处田园望远山, “     ③   ,      ④  ”道尽隐士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春望》中“      ⑤   ,    ⑥  ”在花开鸟鸣间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雁门太守行》中 “黑云压城城欲摧,     ⑦  ” 渲染兵临城下的战事急迫气氛紧张;李清照南渡梦中也有景, “     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她不畏艰难抒发心中凌云壮志。
  【研学第一站  惠山泥人博物馆】
  3. (3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B.《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所作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江阴”指的就是长江的南岸。
  4.(3分)下面句子可组成一段惠山泥人制作的文字,选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三分塑,七分彩”说明了着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②接着,匠人会采用模子印压技术制作泥人坯胎,底部粘上一片泥保持内外空气流通平衡。
  ③总的来说,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需要匠人的精细操作和丰富经验,这也是惠山泥人能够赢得人们赞誉的重要原因。
  ④惠山泥人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匠人会选取优质的惠山黑泥,通过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出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
  ⑤最后一步是着色,这是赋予泥人生命的关键步骤。
  ⑥接下来,匠人会将已经做好的泥人原型压在一块软土上,使泥土形状与原型相同,
  ⑦然后从中取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泥人的模具。
  A ④⑥⑦②①⑤③          B ③④⑥⑦②⑤①     
  C ④⑥⑦②⑤①③          D ④⑥②⑦①⑤③
  5.(6分)综合性学习
  小清在泥人博物馆内一排展示柜中发现很多竹刻作品,经过观察,确定是无锡留青竹刻艺术品。小清搜索到了一些相关材料。
  【材料一】留青竹刻是竹刻的一种,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早在明代,无锡(江阴)籍竹刻家张希黄即创立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清代,竹刻工艺在无锡地区流传不绝,产生了许多重要作品。1915年,无锡籍竹刻家、金石家张瑞芝在无锡市中心复兴路开设双契轩艺坊。1949年后,无锡竹刻技法逐步形成留青浅刻与浮雕、透雕、圆雕熔于一炉的独特方式,在以留青浅刻为主的江南竹刻艺苑中独树一帜。
  【材料二】无锡留青竹刻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传统工艺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无锡留青竹刻作品生成之初就是文人书案、画桌上的实用物品之一,具有实用价值。无锡留青竹刻与无锡的文学、书画艺术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锡留青竹刻艺人创造出适合表现不同题材的各种雕刻刀法,使得无锡留青竹刻技艺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无锡留青竹刻显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具有文化交流价值。
  【材料三】无锡人乔锦洪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无锡留青竹刻传承人。无锡竹刻从业人员日渐稀少,主要的艺人仅有4位,没有专项财政资金扶持,生存发展较为困难,圆雕、浮雕、透雕等高难度技巧,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导致这项传统工艺后继乏人。如不加以保护扶持,无锡留青竹刻势必走向衰亡。
  (1)(3分)这三个材料分别从留青竹刻的         、          、         三个方面介绍留青竹刻艺术。
  (2)(3分)【材料三】中提到无锡留青竹刻可能会走向衰亡,从以上材料来看,你认为留青竹刻的传承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