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50字。
九年级语文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
古人写诗,最擅长“写景抒情”。杜甫于边地秋夜,写下“(1) ,月是故乡明”,抒发思弟之情;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经贾谊故居,产生了共鸣,写下“秋草独寻人去后,(2) ”的叹惋;韩愈左迁,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3) ”,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温庭筠呢,晨起早行,故乡渐远,“鸡声茅店月,(4) ”,把思乡愁绪写得极为含蓄;许浑登上咸阳城楼,极目远眺,生出“万里之愁”,我们从“溪云初起日沉阁,(5) ”一句,感到萧条苍凉的氛围。
诗人抒情,有“小我”之情,也有“大我”之情。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6) ”、范仲淹的“(7) , ”、欧阳修的“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等诗句,都能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天下之志和家国情怀。
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6分)
那么,勤劳美德如何体现呢?一是对待事情尽心尽力,心无旁wù( )。在劳动内容选择上不拈轻怕重,在劳动效率产出上不滥竽充数。
二是要孜孜( )不倦。无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力劳作,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脑力创作,劳动的辛苦都甲。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其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赞yù( )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的,并且常常以苦为乐。
(1)加点字注音。(1分)
孜孜( )不倦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心无旁wù( ) 赞yù( )
(3)选文中甲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根深蒂固 B.不言而喻 C.不由分说 D.与日俱增
3.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而贬斥者则批余华没有跳出《活着》的舒适圈,《文城》不如想象的出彩。
②余华,这个戏称自己“靠《活着》活着”的宝藏作家,时隔八年又出新作《文城》。
③《活着》这本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就连《文城》的宣传语都这样说: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
④但我觉得,读书没必要被他人的褒贬左右,是好是坏都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去体味。
⑤珠玉在前,《文城》背负了不少压力,甚至是挑刺和审判。褒扬者赞余华靠《文城》完成了回归与突破,没有辜负大众的期待。
A.③②⑤①④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②①④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C.古人席地而坐,需要表示敬意时,离席站立,称为“避席”。
D.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邻居。
5. 综合性学习(7分)
小说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我校初三年级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群策群力定主题】班级向全班同学征集此次活动主题语,小语拟出了主题语的前半句,请你从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寻找有用信息,帮助她续写后半句,上下句要对仗。
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丰富的情感因经典小说而形成,美好的灵魂因经典小说而塑造,人生的真谛因经典小说而悟得。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携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动人的文学天地?
主题语:走进小说世界, (2分)
【研读文本品形象】老师要求同学们从以下小说人物中,推荐一位交流阅读体会,请你仿照小语写的人物点评,也来写几句阅读心得。(3分)
A.《社戏》闰土 B.《范进中举》范进 C.《三顾茅庐》刘备 D.《智取生辰纲》杨志
示例:我推荐的是《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她是一位没有读过书的乡下老太太,曾三进荣国府,她看见一鸽子蛋被扔掉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体现了她的淳朴风趣,节俭,她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
【积极思辨明方法】在小说阅读班级网络论坛上,同学们对阅读长篇小说这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根据小语写的回帖观点,为她加上有力的理由。(2分)
同学发帖:我认为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篇幅太长,人物太多,读起来费时费力,而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动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短时间内就可以读到多个优秀小说家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