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320字。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地自然存在。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
生态文学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考察和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审美,人重返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等。在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时,生态文学特别重视人对自然的责任义务,急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生态文学不能忽视生态责任,它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使得生态文学具有了显著的文明批判的特点。许多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征服和统治自然观、发展至上论等思想观念,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泽而渔地榨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违反自然规律和干扰自然进程的科技创造、严重污染自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正因为这一特征,在判断具体作品是否属于生态文学时,可以不把直接描写自然作为必要条件。一部完全没有直接描写自然的作品,只要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也堪称生态文学作品。
(摘编自王诺《什么是“生态文学”?》)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批评话语不断被引介到国内,推动了社会各界对于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的重视,促进了中国文学生态意识的觉醒。不过也应该看到,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强势进入,也导致了中国生态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着的以西方理论剪裁中国生态文学现象,以西方生态批评话语强制阐释中国生态作品的现象。
要解决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过度依赖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问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文学不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中心,是因为生态灾难和生态危机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
B.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所以避免不了对自然的直接描写,这也就成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生态文学的标准之一。
C.中国生态文学批评民族本土意识薄弱,目前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问题。
D.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使得作家和批评家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态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事件及其背后隐藏的社会理念,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审美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文学虽然把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所有与自然行为的判断标准,但最终的落脚点仍在人类身上。
B.生态文学作品主要的伦理取向是人类对自然的责任,认为为生态整体利益考虑,人类是可以做出自我牺牲的。
C.“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也包含着契合自然生态的因子。
D.材料二举艾平作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只有浸润中国生态文学作品而提炼出的本土术语,才能精妙地概括出其内在气质和价值。
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不属于生态文学作品的一项是(3分)( )
A.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讲述作者一家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在刻画母亲和边地人民坚韧辛劳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脆弱微渺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B.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讲述了儿童与自然的主题,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C.华海的诗集《蓝之岛》通过对日常生活景象的书写揭示了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力,探索出钢铁都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途径。
D.艾平《隐于辽阔的时光》将大草原上动人的风物与淳朴深沉的男女老少悉数展现于读者面前,深入发掘游牧文化与当今生态保护观念的契合之处,探索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生态文学”的基本特质。(4分)
5.中国生态文学批评应当如何建构具有本土特质的生态文学批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巨型收音机
[美国]约翰•契弗
用某些大学校友通讯录的统计报告所提出的标准来衡量,吉姆和爱琳•威士各特夫妇在收入、事业心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看来已经达到令人满意的平均水平。他俩成家已经九年,有一对小儿女,平均每年上戏院十点三次。威士各特夫妇与他们的亲友、同学和邻居只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俩都爱好严肃正派的音乐。他俩经常去参加音乐会,还花不少时间听收音机里播送的音乐。
他们家那台收音机很旧,已经无法修理。礼拜一下班回家时,吉姆对爱琳说,已经买妥了一台。
第二天下午,收音机到了,爱琳立刻注意到那大橡木匣子样子很难看。她素来颇以她的客厅自豪,而如今,这台新收音机夹在她那些心爱的摆设当中,就像一个不速之客那样格格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