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20字。
慈溪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三个板块,17个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书写3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给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等酌情扣分。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卷首语
我的血脉于何地兴起?我的灵魂在何处孕育?古往今来,有思想的人都曾这样追问过自己。学校将组织开展一场“生命探源之旅”,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古今碰撞,明探源之意(44分)
一、今人发展(14分)
父母乃生命孕育之源
1.教材不少篇目表现了作家关于“亲子探源”的思考,请你阅读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史铁生从隐忍坚强的母亲身上,获得了诀别苦难、迎接新生的勇气;泰戈尔愿化作金色花,用陪伴报答母亲,躲在树的高枝上nì(1)_______笑;冰心笔下,母亲则是被人生之雨打得左右攲斜时,在无zhē(2)_______蔽天空下坚强挺立的荫蔽……他们无一不将母亲奉为生命之源:给予我们生命,更给予我们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 _______(2) _______
【任务二】根据语境,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A.yìnB.yìngC.yīn
【任务三】结合汉字卡片,书写正确汉字。(3分)
汉字卡片
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我们可以据此对它们的字义和字音进行辨析。 “诀”“决”“抉”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请辨析并填空。
①犹豫不_______
②_______窍
③_______择
2.读经典名著,亦能对“亲子探源”有新的认识。请你结合选文与所学知识,完成对话。(8分)
【选文一】《五猖会》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知道从古至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选文二】《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攥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
同学甲:在鲁迅成长历程中,父亲对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对封建礼教的厌恶与批判,可追溯其幼时父亲之“源”。
同学乙:我赞同你的看法,《五猖会》中(1)。(3分)
同学甲:无父无母的孙悟空幸得两位师傅,他们就像父亲一样,教给悟空许多东西。
同学乙:是啊,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2)。(1分)
同学甲:另一位师傅唐僧虽没有教他本领,但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他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同学乙:是的,(3)(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唐僧对孙悟空的影响)(4分)
二、先贤底蕴(30分)
(一)梳理古代文人对“探源”的不同理解。(9分)
3.结合所学古诗词,补全空缺。(9分)
故土乃生命血脉之源 乡书何处达?
(1)。(《次北固山下》)
(2),(3)。(《夜上受降城闻笛》)
夕阳西下,(4)。(《天净沙??秋思》)
知己乃生命志趣之源 (5),(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发清溪向三峡,(7)。(《峨眉山月歌》)
志向乃生命价值之源 僵卧孤村不自哀,(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9),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二)结合以下文本,探究古人的教育观。(21分)
恩师乃生命智慧之源
(甲)论语(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乙)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③,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注释】①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②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③秦青: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
4.根据所给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