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80字。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茶与旅游的结合早已有之。自唐宋以来,各种记载(zǎi)在茶区、茶园游乐的文章或诗篇浩如烟海。如今,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使单一的观光旅游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而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集文化 、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逐渐成为人们 的热门选择。一方面,茶产地的名山名寺、名茶的历史文化、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令旅游者流连忘返;另一方面,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独特的茶俗茶艺表演也吸引着爱茶人士的造访。参与(yú)这种旅游活动,人们既能回归自然,又能在 中得到文化熏陶。
云南作为普洱茶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产茶区,“茶旅”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普洱、临沧、西双版纳那些满目苍翠、山岭重叠、云雾缭(liáo)绕的茶园里,生长着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云南漫长而 的普洱茶文化。而隐匿(nì)在这些地区中的少数民族鲜明的生活特点和社会文化,也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寻。茶在旅游中增值,旅游通过茶来添彩。因地治宜地发展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农家茶馆等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云南茶区带活地方经济的新思路。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载(zǎi) B. 与(yú) C. 缭(liáo) D. 匿(nì)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浩如烟海 B. 流连忘返 C. 得天独厚 D. 因地治宜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品位 赋闲 潜滋暗长 厚重
B. 品味 赋闲 潜移默化 深厚
C. 品位 休闲 潜移默化 厚重
D. 品味 休闲 潜滋暗长 深厚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搭配不当 B. 缺少主语 C. 语序不当 D. 句式杂糅
5、下列填入选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024年1月19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 。 。 。 。 。据了解,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传承中,云南积累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有据可查且正式收录在册的云南民歌就有近两千首。
①此次活动以云南民歌为载体,以群众为主体,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②活动从2024年1月开始,将持续至12月,线下和线上同步开展
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民歌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感受云南独特民族文化的神奇魅力
④通过唱响云南民歌的方式,活动吸引广大群众跟随云南各民族群众歌唱
⑤其中,线上活动将在网络平台开展报名入驻、直播评选、晋级展演等推介活动
A. ③①④②⑤ B. ③⑤②①④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①⑤②
6、名篇名句默写
中国古典诗文灿若星辰,其中更有不少作品映射着哲理光芒。临行送别,王勃用“① ,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是不会被时空阻隔的;登飞来峰,王安石用“③ ,④ ”(《登飞来峰》)告诉我们,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河边感叹,孔子用“⑤ ,⑥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拼搏。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近日学校推出“二十四节气”文化集市,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去打卡。
7、校园网需要征集一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对联,小语已写出上联,请你用下面的词或短语组成对应的下联。(2分)
春光 农时 万金来 须准信 一寸
上联:节气最分明夏至三庚初伏到 下联: 8、在“探究课文中的节气”这一环节中,小文发现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反映出了一些节气的特征。下面是小文据此整理的资料卡片,请找出他注解不正确的一处,并说明理由。(2分)
课文
语段 节气 作用
《社戏》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清明之后 以眼前的乐景写哀情
《故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立夏前后 借回忆的景象描写人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