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210字。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检测(三)
  语文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必修上册至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即反省,反省的标准是贤人:把贤人当作学习的榜样,激励自己向贤人看齐;把不贤之人作为一个参考,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堕落为不贤之人。
  由孔子开启的见贤思齐的思想,后来成为儒家重要的修身原则,类似的话多次出现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在儒家看来,见贤思齐既是反省,也是好学,君子只有这样修身,才能真正改掉缺点,提升自己。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继承的也是这种见贤思齐的思想。无论是“见贤”,还是“见不贤”,都有反省的味道,都是把自己与别人加以比较,反观自己有哪些不足、离贤人还有多少距离。这等于是给人生找到了两部教材,一部是正面的,一部是反面的。正面的教材给自己确立学习的榜样,反面的教材给自己划出人生的底线。正反结合,人生就可以在不断的反省和学习中前行。
  在孔子看来,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很容易做到知错即改。而知错即改的前提是一个人要有直面自身不足的勇气,但大多数人缺乏这种勇气,不敢直面自身的不足,所以孔子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所谓“内自讼”,就是无须别人提醒或者批评,自己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深深自责。尽管大多数人难以做到“内自讼”,但越是做不到,越需要努力去做,否则的话,就是有个贤人站在你面前,你也学不到贤人半点模样。
  与人们不敢直面自身不足相对的是,人们常常喜欢批评别人的缺点,这种人往往缺乏自省。孔子为此批评过子贡。《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喜欢批评别人,孔子提醒子贡:“你就一定比别人强吗?我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言外之意是,与其花时间去批评别人,不如用这个时间来提升自己。这段话,与其说是表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宽容,还不如说是展示了孔子反省的人生态度。
  不仅人生的修行需要我们不断地反省,学习、从政也是如此。《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思”固然是思考的意思,但也包括反思、质疑——学习不仅要勤学、乐学,也要善于反省。《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都是孔子谦虚的话,也是他反省的话。凡此种种,孔子都是在提醒我们,做人做事需要有一种反省的态度。
  孔子这种反省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等于是把孔子关于反省的教导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曾子又曰:“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不仅每日三省,而且“以殁其身”,可见曾子自省的功夫有多强。曾子正是凭着这种深入持久的反省之功,培养出一种深沉坚毅的伟大人格,并借助这种人格,承担起孔子倡导的仁学事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现“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段话虽然没有提及人生的反省,但没有人能否认曾子身上的担当感和人格力量与他的每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功夫之间的联系。
  当然,人生需要反省的肯定不止那三件事,但一个人要是每天都能反省三件事,我想他离贤人也就不远了。在我看来,一个人可以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但不能一辈子都不省吾身,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让反省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实际上,不少学者就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杰出成就。比如为《资治通鉴》做注的胡三省(大学问家)、著名学者于省吾(20世纪研究古文字的大学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他们的名字都取自“三省吾身”。他们的成就不能全部都归于人生的反省,但一定跟人生的反省有关。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的儒家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而且是自动、自主的反省),反省在儒家思想的开创阶段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由于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孔、孟等人的反省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已是客观的存在。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要明确地意识到这种存在,而且要落实在生活中,真正养成反省的习惯,过一种反省的生活。
  (摘编自叶帮义《“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贤思齐的思想是由孔子开启的,类似的话多次出现在儒家经典著作中,这促使该思想成为了儒家重要的修身原则。
  B.《原毁》中包含了见贤思齐的思想,韩愈在反省自己不如舜和周公的同时,也有向他们学习以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意思。
  C.作者认为一个人有直面自身不足的勇气,往往能知错即改。但大多数人缺乏这种勇气,也就很少有人做到知错即改了。
  D.拥有反省的意识,同时落实在生活中,让反省成为生活的习惯,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便能成为优秀的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重视反省,将贤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把不贤之人作为警醒自己的参考。
  B.一个经常反省的人应该是一个好学的人,反省的同时也是在向别人学习。
  C.子贡缺乏自省,喜欢批评别人,这招致了孔子的嫌恶,受到了孔子的批评。
  D.先秦儒家重视自动、自主的反省,它影响深远,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里仁》中的句子,意在证明孔子对反省的重视,进一步引出话题。
  B.文章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反省”的内涵、意义等,令人信服,启人思考。
  C.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充分。
  D.文章结尾一句紧扣中心论点,提出“过一种反省的生活”的号召,具有积极意义。
  4.文中第三段结尾处使用了“你”这一人称代词,请简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单就个人成长而言,这与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何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董鸡
  傅菲
  翌日早晨,我又去徐家村田垄。雨更大了,没了雨雾,天空倒明净了。雨洗去了灰色。葛溪完全裸呈了出来,湍急的水流溅起了白浪,像水面浮起的白玉兰花。一只董鸡,值得我冒雨前来。
  事实上,我对董鸡并不陌生。少年时期,禾苗分蘖时,戴着斗笠去耘田,拄一根木棍,把稗草、酸模等杂草踩进烂泥里。耘到田中央,母董鸡带着一群小董鸡疾走出来,急急地叫。扔了木棍,追赶董鸡,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烂泥里,身子不稳,脚踩在禾苗上。董鸡跑得快,在禾垄间穿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