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80字。
青原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
七年级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1.本次考试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有五大题,24小题,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庐山又称匡庐,地处江西省北部,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阳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 ① 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 ②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sì 瞭 B.zhì 缭 C.shì 缭 D.zì 潦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浑然一体 B.浑然无知 C.一气浑成 D.浑然天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 ,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所以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 )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人类正是历经磨难而甘之如饴,才使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而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B.因此,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C.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D.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却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 B. , C. ; D. 、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生活丰富着我们 B.生活磨蚀着我们
C.生活激励着我们 D.生活充实着我们
6.学校开展以“家国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列名句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2分)
A.保天下者,匹夫之践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D.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后徙知瀛洲,赴任途经杭州,苏轼作此词赠行。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三改火”即过了三年。③春温;春天的温暖。④古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将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缠绵感伤。
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先从时间着笔,再就空间落墨,最后表达对友人的赞颂之意。
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忧伤的心情。
D.“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运用借代修辞,言说宴席中以歌舞相伴的歌女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8.请赏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10分)
陆澄渊博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
【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②服匿:盛酒器。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毕( ) ②去( ) ③言( )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
②令学士隶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