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360字。
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新产物,虚拟数字人已经走进公众视野。在我国,虚拟数字人已在医学、农业、航空航天科普领域先行先试。
根据角色和功能的不同,科普类虚拟数字人可分为虚拟科学家、虚拟科学媒体人等身份类型。以虚拟科学家为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真人科学家的数字分身,主要指通过虚拟人形象复刻真人科学家的外形、表情、语言甚至行为和互动,创造一个以真人科学家为原型的虚拟数字分身。典型的代表有陶勇医生的数字人和功勋科学家钱学森的数字人。二是原创虚拟科学家人物,不以真人科学家为原型,而是作者拥有完整创作版权的新人物形象。如,二次元类2D虚拟农业科学家隋时学。
而虚拟科学媒体人就更常见了,比如由新华社和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航天员、数字记者小诤,实现了前沿技术在航天科普上的跨界应用;一些科普场馆也推出了虚拟偶像,如中国航天博物馆推出了数字科普大使、虚拟偶像镜月,以及中国航天博物馆推出的首个虚拟职员仔仔。
从实践上看,这些虚拟数字人的科普应用效果不错。
首先,虚拟分身,解决了缺人的问题。科普类虚拟数字人不受人数、时空的限制。生产方可根据需要制造数字人,甚至让已故科学家“复活”,并可以让其在任何时间出现在指定地点,大大减少科学家的时间成本。陶勇认为,其虚拟数字人提高了科普效率。已故科学家的虚拟数字人,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以数字化形式延续和传播,具有极强的怀念、学习、榜样效果。
其次,形象创新,解决了缺乏创意的问题。科普类虚拟数字人的形象可以根据受众的偏好设计,实现风格化、定制化、创新化,以二次元类2D虚拟形象、美型卡通类3D虚拟形象、超写实虚拟人等多种类型出现,打破对科学家形象的刻板印象,更好地架设起科学与新时代年轻群体对话的桥梁。比如,二次元类2D虚拟形象隋时学,结合新农人形象设定,体现了中国风特色和农业特点;小诤采用超写实数字技术,呈现出活生生的美少女形象;虚拟职员仔仔则可提供敦煌飞天、中国航天等多种富有创意的形象供用户选择。
再次,人机双智能,解决缺少素材的问题。虚拟数字人依托科学家提供的人类智识和前沿技术提供的人工智能机制,可以实现很多真人欠缺甚至无法实现的功能,并可根据应用场景定制功能。如,陶勇的数字人可以讲多国语言和方言,并计划增加实时交互功能;小诤可以在真人新闻工作者无法抵达的浩瀚星空开展新闻报道和航天科普,实现新华社记者“全时空在场”;镜月将对航天精神的深刻理解,有态度的互动内容以及依靠角色链接的粉丝共创整合。产生出影响范围广泛的情感共鸣,达成与新时代年轻群体的深度链接,这些加入多种素材的尝试,使科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该说、虚拟数字人将推动全新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其创新应用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拟数字人是人工智能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产物,已在我国医学、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先行先试。
B. 虚拟数字人在科普领域的实践应用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主要解决了人员缺乏、创新不力和素材贫乏的问题。
C. 制造应用于科普的虚拟数字人不要只看到经济价值,还应该重视其科学价值引领功能、科学精神弘扬功能等
D. 治理应用于科普的虚拟数字人,本质上还在于治理其背后的真人,促进其行为合乎法规,所供内容科学真实。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类虚拟数字人之所以被分为虚拟科学家、虚拟科学媒体人等类型,是因为其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不同。
B. 虚拟数字人已经推动了全新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其创新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生产、生活和科普注入新活力。
C. 如果虚拟数字人要用于科普,则“人”本身的可信度及其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就必须通过相关审查才行
D. 科学家既要注意外在的形象美,更应有崇高的科学家精神,虚拟数字科学家、科技人员形象塑造也要形神兼备。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9月21日下午,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展示并介绍了梦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等,
B. 观看《微观小世界》《雨果带你看世界小小科学探索家》等幼儿科普动画,既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C. 医生们的“数字分身”可在医学科普中大显身手:利用数字人,更便捷地向公众讲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等医学知识。
D. 采用A1GC技术的虚拟人度晓晓“奉命”写作高考作文,不到1分钟完成了40多篇文章,获得专家打分48分的成绩,击败了75%的考生。
4. 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虚拟数字人在科普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规范和完善?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虚拟数字人做科普值得推广”这一观点?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已在我国医学、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先行先试”错误。由原文“在我国,虚拟数字人已在医学、农业、航空航天科普领域先行先试”可知,选项遗漏了信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已经推动了全新人机共生时代的到来”“能够为生产、生活和科普注入新活力”错误。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66号公路
叶伟民
2008年年初,我们家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经济危机——我爸的食品厂和纸皮厂倒闭了。此时,一场中小企业破产潮正横扫珠三角。
我家位于广东西南的一个县城。从清末开始这里的人们就大量漂洋逃荒,我的爷爷也因此葬身于菲律宾。缺财少丁、海外关系加上历次运动的洗礼,造就了谨小慎微的集体性格,典型代表就是那勤勉低调的小商人群体。
如今,我们这个小商人之家再也无计可施,数百万的银行贷款如泰山压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