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820字。
怀化市2024年上期高三二模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这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一些美学著作如汪裕雄的《意象探源》、陈良运的《中国诗学体系论》、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等中就得到了体现。进入到21世纪以来,张世英、叶朗、杨春时、张祥龙、胡雪冈、陈伯海、陈望衡、朱良志、朱志荣、彭锋等学者都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资源的发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要性也被一些海外汉学家和西方学者充分意识到。比如,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象外之象——中国美学史概况》将审美意象作为中国美学史的基本线索,从“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无法之法”“天人合一”“自然创造”等问题出发,凸显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不仅属于传统,而且也属于现代。中国学术界有一种声音认为,意象美学研究的特点是立足于中国本土。在发掘中国传统善学思想价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充分吸收西方现代美学成果、反映当代美学和艺术实践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种观点以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方式看待意象美学的研究,它没有意识到,传统不仅是和某个过去时代相关联和产生共鸣的东西,而且还是一种栖息在人们深处的精神,它不是经历了某历史阶段就可以消失的东西,而是可以走向现代,在现代世界获得认同与发展的东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正具有这样的意味和价值。
叶朗曾反复强调,“美在意象”并非自己首先提出,而是从朱光潜、宗白华开始的许多北大学者在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逐步形成的一种共识。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共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反映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一种趋势,那就是人们在学习和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仅仅用西方美学阐释中国美学的方法论之弊,从而转向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中西美学的对话与沟通,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思想体系。这一点,早在王国维的以意象为基础的“境界(意境)”说中就显露出来了。尔后的朱光潜、宗白华等人以“意象”为中心谈美和美感的创造、谈诗境和中国艺术境界的创造,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意象美学研究的这一意识更加自觉,它不再只是将“意象”作为阐释中国美学和艺术经验的核心范畴。而且试图融合现代西方美学特别是现象学美学的理论资源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相互比较、阐释与论证,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理论体系,如叶朗借鉴西方现象学意向理论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张世英以海德格尔所代表的“显隐说”来展示传统“意象说”的当代意义,杨春时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华审美现象学的理论构想,彭锋将中国传统“意象”理论与西方的“显现”“气氛”美学联系起来的理论尝试等,都体现了这一努力。
(摘自毛宣国《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
材料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
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原文中加点部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指意象美学不太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B. “这一点”是指人们认识到仅用西方美学阐释中国美学的不足,从而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并融合中西美学,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思想体系。
C. “这一意识”指的是重视以“意象”为中心谈美和美感的创造、谈诗境和中国艺术境界的创造。
D. “这一努力”指意象美学不再只是将“意象”作为阐释中国美学和艺术经验的核心范畴,而且试图融合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美学著作《意象探源》《中国诗学体系论》注重对中国传统美学尤其是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研究。
B. 作者认为,意象美学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成就突出,但在吸收西方现代美学成果上有不足。
C. “美在意象”这一美学判断最早可以追溯到以朱光潜、宗白华为代表的北大学者的美学理论共识。
D. 中国当代美学要借鉴传统美学,但不照抄照搬,要有创新和突破,但是又不违背规律、违背初衷。
3. 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论证“意象美学”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知其象则索其形,缘其理则知其情,索其端则知其名。”(《管子》)
B. “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司空图文集》)
C.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二迹,萧散简远,妙笔在笔画之外。”(苏轼《黄子思诗集和》)
D. “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棋经十三篇》)
4. 结合材料二,说说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要注意什么问题。
5. 请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对《中国艺术报》记者的问题作出回答。
●记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您觉得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指的是重视以‘意象’为中心谈美和美感的创造、谈诗境和中国艺术境界的创造”错,由原文“那就是人们在学习和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仅仅用西方美学阐释中国美学的方法论之弊,从而转向重视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中西美学的对话与沟通,以建立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思想体系。这一点,早在王国维的以意象为基础的‘境界(意境)’说中就显露出来了……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意象美学研究的这一意识更加自觉”可知,“这一意识”所指内容与B项相同。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茧①(节选)
费孝通
一
①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②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