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35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
  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最近,“科目三”火爆出圈。有网友说“科目三”舞动世界,确实夸张了些,但称它人气高涨,出圈出海,还是合情合理的。据统计,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近120亿;在国内受到欢迎的同时,“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在诸多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老外”也跳“科目三”。
  据报道,“科目三”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观看“科目三”视频,舞者跳时,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着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
  “科目三”为什么如此之火?“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每个人都能分析个子丑寅卯、说得头头是道。只要逻辑自洽,都能让人信服。
  “科目三”的流行是源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准确地说,“科目三”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无论它最早出现的场景,还是它的舞蹈特点,乃至它的精神气质,都让人觉得这个舞蹈是属于草根的,是有人缘的,是来自火热的生活,是扎根于群众之间的,体现的是人间烟火气。
  另一方面,“科目三”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迎合了当前流行表达的元素。它所展现的松弛心态、乐观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为年轻人所需要、所接纳。“科目三”的舞姿很粗犷、音乐很上头,整体看很“魔性”,传递出的情绪热烈而喜庆、幽默而轻松,自然很有感染力,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应该说,包括“科目三”在内,一切能够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艺作品,都应该火,也会火起来。火,是水到渠成,是众望所归。
  (人民艺起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众喜欢就足够了》有删节)
  材料二:
  围绕“科目三”舞蹈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有人认为该舞蹈艺术价值较低,甚至有些低俗;有人认为该舞蹈“太土”“辣眼睛”;还有人认为这样的舞蹈动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比如扭伤脚踝等。类似这样的评价并不少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种舞蹈确实“收割”了相当数量的观众,在网络大潮中持续出圈,且在持续保持甚至提升热度。面对这种文化现象,不妨让我们抱着审慎、明辨的态度来看
  1.下列选项中,有关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高播放量;在诸多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老外”跳“科目三”足见“科目三”出圈出海,备受青睐。
  B. “科目三”舞姿很粗犷、背景音乐动感、上头,整体看很“魔性”,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它的爆火出圈绝非偶然。
  C. 当下的一些流行表达的元素能为年轻人所需要、所接纳,是因其展现了松弛的心态、乐观的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D. “科目三”在最早出现的场景、舞蹈特点以及精神气质等方面都体现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扎根于群众之间,体现着人间烟火气。
  2.下列选项中,有关材料二的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尽管对“科目三”舞蹈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种舞蹈确实“收割”了相当数量的观众,在网络大潮中持续出圈,且在持续保持甚至提升热度。
  B. 优秀的文艺作品要以向下的笔触,即同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相吻合,创作出兼具地气与生气的优秀文艺作品。
  C. 在当下,网络文艺场域不尽人意,一些文艺影视作品在业内与市场反响倒挂;部分传统优秀文化作品虽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却因没有适当的传播渠道而传播受阻。
  D. 文艺创作者既要与时俱进,在表达上适配当下语境,也要转变发展思路,借力数字化平台为文艺作品传播注入强大动力。
  3.下列选项中, 最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河南驻马店市举行抗战题材电影《打铁花行动》全国首映式暨新闻发布会,市领导、市老促会会长出席活动,共同启动影片首映式。
  B. 北京市文联主办“文艺的数字化传播与智能化变革”理论研讨会,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文艺发展的融合路径。
  C. 昆剧电影《邯郸记》为帮观众尽快融入剧情,采用的实景拍摄,以戏曲为本,电影为用,在虚与实、传统与现代的特征融洽中,实现从小舞台到大银幕的艺术再创作。
  D. 开年大剧《繁花》以勇敢坚韧、乐观积极的时代精神为底色,展示上海底层市民在时代大潮的跌宕起伏中,相濡以沫的担当和宽容,用平凡人的经历,与观众共鸣共情。
  4.结合材料,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 毛主席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党的二十            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为人民”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命   题,结合材料分析,当下的文艺创作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煤桶骑士   
  卡夫卡
  所有的煤都用尽了;煤桶已经空了;铲子也没有用了;炉子里灰烬散发着丝丝的凉气;屋子里只剩下了严寒;窗外的树在白霜之中僵立着;此时的天空就像是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所有向它求救的人。
  我必须要得到煤!我不能冻死!这是我唯一的念头。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眼前是冰冷的天空。所以,我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地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