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14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3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性善论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展开了对人性问题的大讨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说法,通过与告子对人性问题的辩难,提出了自己的人性理论。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与仁义没有联系。他把人性看作是人或动物的本能或欲望,提出了“生之谓性”和“食、色,性也”的命题。孟子则不同意告子的说法,认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但有口腹衣食之欲,更重要的是人有善良的本性。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孟子提出了他的政治思想。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心即善心,行不忍人之政,就是实行仁政。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对孔子仁学观念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
  孟子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人民是诸侯国的三宝之一,如果不加重视,祸必殃身。在治国方面,孟子主张建立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一统社会,“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为此他提出实行“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即实行井田制,使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财产,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同时要减轻人民的赋税和商人的关税,促进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孟子还特别强调要“谨庠序之教”,普及学校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人性化色彩的仁政思想无疑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但终因过于理想化,不免有些“迂远而阔于事情”,所以不为统治者所用。
  (摘编自《〈孟子〉鉴赏辞典•〈孟子〉概说》)
  材料二:
  孟子对霸道与王道的区分明确了王道以德服人的政治原则和思想路线,对王者的人格塑造更强调了统治者自身的道德垂范为平治天下之本。这注定了王道绝非力政而是仁政。
  仁政是孟子特有的政治术语,与孔子所讲的德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时代变幻中,孟子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他在继承孔子仁学观念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
  B.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孟子认为既要扶持农业,以“井田制”解决温饱问题,也要关注商业。
  C.王道与仁政都包括手段和目的层面,仁政侧重治国术,王道侧重平天下过程和仁政实施效果。
  D.孟子认为作为国君,其为政路线是为仁义,要以仁义来处理包括血缘和君臣上下在内的人际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均有对比论证,如材料二论证了孟子与孔子对从政之德重视的不同。
  B.材料一指出孟子仁政思想有人性化色彩,并分析了其不为统治者所用的原因。
  C.材料二从狭义与广义角度阐释了孟子仁政的内涵,并以此与孔子德治相区分。
  D.两则材料均认为孟子主张效法古代圣王,吸取他们的治国经验,达到王道。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B.“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
  C.“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4.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我们选拔干部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为政者“以德为先”意义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巷斫琴人
  刘学刚
  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下车,驻足谛听,惊喜如好风扑面而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我觉察到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