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83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一次单元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信息类文本及小说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我国办大学,应该取什么途径?抗战胜利以后,百废待举,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员。工业落后,要建立轻重工业,尤非大量工程人员不可。在此时,我们大学似乎应该注重技术教育,可是问题不是这样简单。从前清曾国藩提倡兴建实业,设立上海制造局,派留学生学习制大炮轮船以来,到抗战前夕已七八十年,我国科学仍然不兴,实业仍然不振。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加考虑。一般人以为近代文明即物质文明乃西洋功利主义的产品,这是错误的。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道即真理,从希腊提磨克列成司(德谟克利特),到近今荷兰的阜尔司鲍,英国的汤姆生,他们研究原子,决非因为有什么用处才去研究,而是要晓得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原委。科学上将来的发明在哪个方向,既不能预料于事先,我们就单从功利主义着想,也得各项科目统加以研究,不能偏废。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我国自战国以来,即有功利主义的哲学。墨子以能用不能用为善的标准。《兼爱篇》云:“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目今我国社会,仍然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大学里边的课程,支离破碎,只求传教零星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理智的培养。大学生认定院系,不问其性情之是否适合,而只问毕业后出路之好坏,待遇之厚薄。选择科目,不问其训练之价值如何,而专问其是否可应用到所选定之职业。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基本科目必须增加,庶几能达到培养理智之目的。至于训练大量之技术员或工程人员以应目前之需要,则可由高等工业、高等农业等学校或大学内另设专修班为之,不必因噎而废食。
  (摘编自竺可桢《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1945年)
  材料二:
  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理论课,也就是物理、化学和数学,在教学计划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我们重视基础理论,是因为科技大学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新科学、新技术的研究;要研究新科学、新技术,就是要在尚未完全开辟的领域里去走前人还没有走过的道路,也就是去摸索,摸索当然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经验。可是在新科学、新技术领域里,前人的工作经验不会太多,因此我们只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的局面,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重视技术教育,培训各行各业的专门技术人员或工程人员。
  B.竺可桢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提出“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的建议,为中国如何办好大学,指明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C.研究新科学、新技术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前人的工作经验,来对探索中产生的想法作出原则性判断。
  D.在未掌握现代计算方法之前,用黄豆粒记账虽然简陋,但也能揭示各个因素和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节省时间、少出差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强调学问必须有用,无用即为不善,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尤其是导致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不应只是“谋食”,而应重视“谋道”,因为 “谋道”才能使中国大学教育更有前途。
  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课的教法是“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从它来源讲起”,这启示我们,学好数学要追本溯源,把握其本质。
  D.钱学森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分析,可为当今大学课程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数学家笛卡尔将原本各自独立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一起,创立了解析几何,为后世微积分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B.科尔麦克通过数学分析研究工作,解决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为CT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
  C.清华大学设置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目的是选拔培养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
  D.面向中学生举办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旨在发现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学子,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下面表格内容摘编自《我国高校实施“强基计划”的缘由、目标与路径》,根据材料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主招生 珠峰计划 强基计划
  实施时间 2003-2020年 2009年至今 2020年至今
  选拔标准 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 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
  招生专业 未限定专业范围 基础学科领域 基础学科领域
  培养模式 未作特殊安排 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  强化理论基础
  A.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既有利于消解材料一中竺可桢提及的教育功利主义,也为考生未来就业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B.珠峰计划和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上都指向基础学科领域,材料二中钱学森强调在科技大学开设基础理论课,两者出发点是一致的。
  C.珠峰计划和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延续了前辈对理论基础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突出了个性化培养方式。
  D.从自主招生到珠峰计划再到强基计划,我国高校特殊招生政策不断变化,这与两则材料所述内容都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求。
  5.竺可桢指出“各项科目统加以研究,不能偏废”,而钱学森则强调物理与化学的重要性, 两人观点似乎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文本一:
  ,                  
  史铁生
  过去,我们的角落是另一副模样:斑驳的墙,低矮的屋顶,屋顶挂满灰尘结成的网……铁子说这儿避风,克俭说这儿暖和。我呢?只想离窗户远一点,从那儿可以看见一所大学的楼房和好几家正式工厂的烟囱。这儿是整个“五七”生产组最不受人重视的技术角。
  清晨、晌午或傍晚,你会在这幽深的小巷中看见我们。我们三个结队而行,最怕碰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妈妈你看哟!”我们都低下头。“叔叔们受了伤,腿坏了,所以……”铁子把手摇车摇得飞快,我和克俭也想走快些,但是不行。“瘸子吗?”孩子问。母亲的巴掌像是打在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