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060字。
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2024.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作品要实现跨界、出圈,作家必须在创作中反映时代要求、人民心声。文学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存在着一根永远剪不断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
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人民群众最深的关切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文学工作者都必须思索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具体实践来看,就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善于从民生冷暖中汲取感,敏锐捕捉人民的聚焦点、兴趣点:要善于从万家忧乐中挖掘情节语言,让文字多些泥土味、多些百姓情;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提炼主题,用文学的形式加以反映,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只写一已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这是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写作者个人的喃喃自语,很难得到读者的情感认同,更谈不上跨界、出图的可能。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学写作都必须书写公共事件、公共人物,很多作品写的是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但却折射出时代的沉浮。近年来,“素人写作”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用原汁原味的语言书写自我的生活,细致入微地呈现现实的复杂纹理,勾连起广泛的时代情绪,赢得读者的广泛共鸣。创作出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是我们真正推动文学跨界、出圈的基本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科技可以成为推动文学变革的手段,却不应该成为弱化人文精神的理由,也不应该成为削减艺术美感的挡箭牌。文学是人学,时代呼唤真正能够抵达人心的文学作品。文学要能感动人心,需要作家在思想和形式上有充分的考量。不管载体、平台如何更新换代,文学的基本品质应该保持。
(摘编自邱海军《写时代、写人民,文学方能出圈》)
材料二: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已悄然发生变化。
一个直观的现象是,有些作家不再是闭门著书“离群索居的个人”,而是频繁出现在B站、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里的“文化名人”。例如作家余华拥有超高播放量的短视频,就是通过剪辑余华接受采访时幽默风趣的回答,展现出他机智又接地气的人设,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主题和语言,使文学来自人民,反映生活,这样才有出圈的可能。
B.《文学的故乡《文学的日常》以当代作家为主角让文学和影视相互融合,使读者对作者更熟悉,引导观众感受与文学有关的生命体验。
C.“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利用文艺形式和新媒体技术开创了文学“盛典化”的先河,引发业内展开了类似探索。
D.媒介融合时代,文学脱离纯文学,由过去的静态转变为动态,形态更加丰富,但也要警惕短视频过度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人写作”赢得读者共鸣、引发文学界关注,可见无论文学作品用怎样的方式书写,最终要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
B.互联网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改变了文学形态,拓宽了文学发展空间和传播途径,带来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变化。
C.“文学出圈”势在必行,一方面严肃文学需打破固有圈层,将更广阔的触角伸向社会,另一方面新媒介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D.新的媒介时代,不仅一些作家从文字背后走到屏幕前,而且各种“文学出圈”现象展现出无限魅力,使读者对文学产生颠覆性认知。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并以“脐带”为喻,强化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
B.材料第三段联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指出文学要出圈就应反映生活的真实。
C.材料结尾段在总结全文的同时,也指出了科技的利弊,体现出文章的思辩性。
D.材料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我在岛屿读书》节目邀请知名作家在海南“分界书屋”聊文坛往事,谈阅读、写作与生活的意义。
B.莫言、毕淑敏等作家进驻抖音,借助短视频分享点滴感悟,成为拥有百万级粉丝的创作者。
C.根据金宇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繁花》引起热烈反响,电视剧的热播又带动了原著的热销。
D.《收获》杂志与《收获》App联合发起线上文学漫谈活动“无界文学夜”,在微信视频号播出。
5.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学出圈”展开,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米茶历(节选)
田芳妮
樱桃花硬是要撑伞了,山上又落了一层樱花雪。雪虽极轻柔,熠熠似山樱桃树下散淡落英。可樱花雪还是缓慢了春,高山上的春茶更是被歹势了好几个春日。
长江畔柔软起来的垂柳晒出新芽色,枝梢拨弄着滨江品茶人的渴盼。去年喝过高山手工茶的女警张君又催茶:芳啊,等一米茶园的新茶尝春。
有一年,芳让哥嫂在山上帮忙买几垄茶。哥哥说万把块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