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960字。
应城市(2023-202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字母代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小语同学在复习字词时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
A. 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晕(yūn)眩,晕(yùn)车。
B. 大部分的形声字可根据声旁定读音,例如:禁锢(ɡù),恍惚(hū)。
C. 应注意区别形近字,例如:“狭隘”应为“狭溢”,“余晖”应为“余辉”。
D. 要注意词语中的同音现象,例如:“惩戒”不要写成“惩诫”,“人迹罕至”不要写成“人迹罕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狭隘”“余晖”书写正确;
故选C。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飞上课经常睡觉,而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张先生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大家对他的提议都会随声附和,积极响应。
C. 一个怀有梦想,努力向上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
D. 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小语惶惶不可终日,小文嘲笑她这是杞人忧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可救药: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多含贬义。使用正确;
B.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不能用来形容赞同他人的提议,褒贬误用;
C.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使用正确;
D.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使用正确;
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互联网 高速发展,让大家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
B. 据报道,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程还未过半,各项目门票销售已超5亿元
C.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 昨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回忆了自己过去的往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者“让”;
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或者“避免”;
D.句意重复,“回忆了自己过去的往事”可改为“回忆了自己的过去”,或者删去“过去”;
故选B。
4.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冬天,我们烤火炉,穿棉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捧出一颗热心,给世界以温暖,那就心存一份良知,为世界守住一份温暖。
①热心可以助人,可以直接带给别人温暖
②火炉能发热,可以带给我们温暖。棉衣呢?棉衣不能发热
③良知虽然未必直接给别人温暖,但却能给别人一份体贴、一丝慰藉
④如果把火炉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那么棉衣便是我们心存的良知
⑤但棉衣能帮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保存我们体内的温暖
A. ④⑤①②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④①②③⑤ D. ②⑤③④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通读全段话可知,它主要写为人处世要心存良知,为世显守住一份温暖。
第②句、⑤句紧承前一句“烤火炉,穿棉衣”,为首句和次句;
④句把火炉和棉衣分别比作我们助人的热心和心存的良知,为第三句;
①③句分别写“热心”和“良知”,为第四、五句。
正确排序为:②⑤④①③;
故选B。
5. 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
“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①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将风雨想象成为国征战的铁骑之声,抒发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