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70字。
应城市(2021-202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1-4
(10分) 5-8
(12分) 9-10
(6分) 11-15
(7分) 16-18
(7分) 19-23
(12分) 24-29
(16分) 30
(50分) 120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妈妈的口头禅
①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
②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3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
③“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
④“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6个字在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
⑤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20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
⑥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
⑦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
⑧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年薪。
⑨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
⑩当我出版了18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
??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
??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
(选自《品读》2020第10期,作者:麦伽,内容有删改)
1.依据选文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2分)
口头禅:
2.根据选文第①—③段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分)
段落 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的用意 类别
第①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希望子女好好学习 读书
第②段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 ① 礼仪
第③段 “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 ② ③
3.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敲打”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
(1) ;
(2) 。
4.分析选文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
(2)
(3)
(二)朱自清先生 ◇冯至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②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