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430字。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铜文明,是早期文明的高光图景。公元前四千纪后期,地中海东部的新月沃地率先迈入青铜时代。世界青铜文明主要存在三种形态:以人像为突出特征的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以武器为代表的亚欧草原青铜文明和以容器为核心的中国青铜文明。其他地区的青铜文明基本上属于这三种文明衍生出来的次生型青铜文明。
地中海东部青铜文明对北非、南欧以及伊朗高原等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圈。东地中海青铜器上多见立体装饰,少见精细的平面纹饰,这与锻打技术容易破坏平面纹饰有直接的关系。装饰内容多为人物、动物及生活场景。从时空上看,东地中海青铜文明经历了自新月沃地向北非、南欧以及伊朗高原扩散的过程,体现了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与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经历了自西向东逐渐发展的过程。公元前三千纪早中期,青铜冶铸技术主要在亚欧草原西部黑海周边地区传播,之后逐渐向东扩散到南西伯利亚—中亚地区。公元前二千纪早中期,亚欧草原中西部青铜文明步入繁荣期,东部青铜文明开始兴起。公元前一千纪早中期,亚欧草原渐次进入铁器时代和游牧时代,草原青铜文明随之绽放出最后的余辉。
公元前三千纪末期,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文明大致以长城、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中原、南方三个亚区。其中,北方地区位于亚欧草原东部的长城沿线及其附近地带,其青铜器以工具、武器、装饰品为主,是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青铜文明以容器为核心,还常见乐器、武器、工具等。南方地区受中原青铜文明影响之后才进入青铜时代,且越向东南和西南方向,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越晚。纵观中国青铜文明200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容器为核心的特征始终未曾改变。成套的青铜乐器也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外,中国青铜文明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青铜器铭文众多,尤其是有很多长铭文的青铜器,这一点与东地中海青铜文明和亚欧草原青铜文明有着明显区别。
三大青铜文明在核心器类等方面的区别较为明显,故而可以称为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青铜文明在地域上并非截然可分,在其交错地带,往往兼具两种以上青铜文明的特征。每一种青铜文明内部均有一定数量的其他文明的代表性器类,比如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也有一定数量的青铜武器、工具和容器,亚欧草原青铜文明也有一些青铜人像和容器,中国青铜文明也有一定数量的青铜武器、工具和少量人像。此外,因地域辽阔,每一个青铜文明内部都存在一定差异,而且相距越远,差异越大。
三大青铜文明之间互有交流和借鉴,中国与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之间尚缺少直接交流的证据,但存在广泛的间接交流,交流的纽带是横亘亚欧大陆北部的草原青铜文明。正是在这一纽带的作用下,形成了青铜文明的世界体系。三大青铜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尤其是长距离的交流,一般会经过长期的贸易、战争、迁徙等一个个短距离的交流共同完成。
(摘编自毕经纬《世界青铜文明的三种形态及其交流》)
材料二:
青铜在青铜时代的中国与欧洲都是十分重要的物资。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夏商时期的用爵制度和两周时期的用鼎制度与编钟制度。这种等级秩序影响深远,前者以爵位制度的形式进入政治领域,后者则在春秋时期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此外,就考古资料而言,中原青铜器的重心是“祀与戎”,且“祀”在“戎”之前,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祖先,最终的归宿一般是随葬于墓葬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装饰内容重写实性的东地中海青铜器以锻打技术为主,少精细平面纹饰,多立体装饰。
B.中国青铜文明的北方、中原、南方三个亚区进入青铜文明的早晚不同,突出特征不同。
C.横亘亚欧大陆北部的草原青铜文明,在中国与东地中海青铜文明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
D.中国与欧洲青铜器起始时间接近,主要出于墓葬和祭祀遗迹,类别上都有武器、工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北方青铜文明是亚欧草原青铜文明的组成部分,说明我国青铜文明亚区是依行政区划划分的。
B.三大青铜文明交错地带往往存在两类以上青铜文明兼具的特征,因此核心器类方面的区别不明显。
C.不仅青铜文明三种形态之间存在差异,同一青铜文明内部也存在差异,这形成了多彩的青铜文明。
D.青铜器是重要的物资,所以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具有政治的意味,主要用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灵。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阐述三种青铜文明的形成,再分析其异同,最后指出其不同的原因。
B.材料一以主要特征、地理区划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为依据区分三种青铜文明。
C.材料一按照演进时间顺序依次阐述三种青铜文明,最后论及其交流的情况。
D.材料二主要通过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阐述中国和欧洲青铜文明的明显不同。
4.下列青铜器,最能够体现地中海青铜文明特点的一项是(3分)
5.中国与欧洲青铜文明的明显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二加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第二天的上午,我去了一趟戏楼。戏台上有人爬高上低地还在装灯摆布景,台子下已经很多婆娘们拿着条凳占地方了,吵吵嚷嚷,听不清谁和谁都在说啥。赵宏声猴一样爬梯子往戏楼两边的柱子上贴对联,对联纸褪色,染得他颧骨都是红的。把稳着梯子的是哑巴,还有文成站在远处瞅对联的高低,念道:名场利场,无非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冷药热药,总是妙药,医不尽遍地炎凉。说:“宏声叔,你这是贺婚喜哩还是给你做广告哩?”赵宏声说:“话多!”屋檐里飞出个蝙蝠,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