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6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儒家认为教育与政治生活、经济基础密不可分,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据《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明确表达了“庶”“富”“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用政治手段治理他们,用刑罚整顿他们,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说服他们,用礼教来规训他们,百姓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民心归顺。孔子认为任何政令和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强调了教育(化)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材料二: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最根本、最高级、最本质的本性。在教育领域内,“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唯教育规律是从。《淮南子》说,道法自然,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吕氏春秋》说“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子路》的记载证明,经济基础和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B.《淮南子》“循理而举事”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但绝不是完全被动地遵从规律。
C. 材料三中,秦国“以法为教”,普遍开展法治教育,对其走向强大发挥了很大作用。
D. 韩非子认为,理想的国家和社会不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妥善做法是“以吏为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认为,政令、刑罚不会让人产生廉耻之心,必须要用道德教化、礼教规劝
来改变他们。
B. 道家教育观强调要尊重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而不重视靠教育对象自主去完成
教育目的。
C. 韩非子认为,从君主到百姓,只要每个人都知法、守法,社会就会安定,国家
就会强盛。
D. 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重视官员榜样作用,认为官吏对法律的宣传比法律内
容更重要。
3.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B. 兴国之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本也在学校。
C. 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D.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4.《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中对“王道”的论述以及《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中对解牛之理的分析都可以证明或解说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教育的相应观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窝头会馆(节选)
刘恒
第一幕
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
【北平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苑国钟。东厢房有三小间,租户是正骨医师周玉浦,媳妇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也是三小间,租户王立本以卖炒肝儿谋生,媳妇田翠兰给他打下手儿。西边那间的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宗。】
苑国钟 (高声)今儿是处暑,好节气!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