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580字。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产生的尿量、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早在我们发现这个生物起搏器的很久以前,就有一项巧妙的实验得出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时间静止---至少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含羞草的叶子会在白天追随天空中太阳的弧形轨迹,到了夜晚会像枯萎了一样垂下。第二天早晨,叶子又会像伞一样张开,如往常般茁壮。这种特别的植物吸引了法国地球物理学家德梅朗的注意。当时许多人认为,植物的舒张和收缩行为完全由对应的日出日落决定,但这个设想被德梅朗推翻了。他将含羞草放置在户外环境中,叶子在白天的光照下舒张,并随着黑夜的降临而收起。将含羞草置于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白天,尽管植物不能接收到自然光照,它仍然表现得好像沐浴在阳光下一样,叶子扬扬得意地舒展着;而夜幕降临时,即使没有收到任何日落的讯号,它也垂头丧气地收起叶子,整夜保持着叶子下垂的状态。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生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是单纯听从太阳的节奏性指令。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码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受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昼夜节律有强大的影响力,它既可以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也可以控制人的代谢率等节奏模式。
B. 德梅朗通过含羞草叶片的对比实验,证明了生物体内有自己的时间节律,并不完全由日出日落决定。
C. 人体内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15分,其不精确性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
D. 人体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绕轴自转的轨道力学同步,是因为日光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的重要信号。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第一段中,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等,都可以证明夜节律的存在及其作用。
B. 生物的时间节律和人类的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前者也对后者的探索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C. “人类也有类似的体内昼夜节律”一句引出下文,芝加哥大学教授确定了人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的平均持续时间。
D. 文末用“最主要”“最优先”“最可靠”三个词语强调光作为授时因子的重要性,但也不否定其他授时因子的存在。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除夕,中国人往往会熬夜守岁,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过了十二点再睡,以迎接新一年到来。
B. 先秦古歌《击壤歌》中有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
C. 衡水中学学生讲述高三生活,高三学子努力学习,有人早上5:20就已经起床,有人学到忘记吃饭。
D. 2017年9月9日,中国女排姑娘时隔十六年以五场全胜的成绩再次站到了大冠军杯的最高领奖台上。
4. 德梅朗的含羞草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说明。
5. 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性”和“通俗性”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它既可以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错,依据“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可知昼夜节律不是“控制人体的休息时间”,而是让人“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
C.“人体内的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4小时15分”错,依据“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可知是“一个成年人的体内”,而不是“人体内”。
D.“人体之所以和地球每日绕轴自转的轨道力学同步,是因为日光是大脑重置生物钟时的重要信号”错,因果关系不成立,依据“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活动……形成规律性白天(太阳出现)和黑夜(太阳隐藏)的轨道力学同步”,可知因果关系应该是:可能为了让人体与白天、黑夜的轨道力学同步,所以大多数生物会发展出昼夜节律。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离别
【俄】弗•索罗金
轻盈、透明的雾在东方突然变得粉红了,闪出一片黄色的火花来,几分钟迅速地飞驰而过,太阳的边缘从森林的顶端露了出来。
康斯坦丁从他坐着的那只腐烂的大树桩上站起身来,树桩的底部在夜间会闪出非常神奇的亮光。他裹紧大衣,走到悬崖边。
一条宽阔的河在下方流淌,两岸长满了一丛丛墨绿色的芦苇。
河面非常平静,既没有涟漪,也没有水流的痕迹。只是在那碧绿的水底,勉强可以看到一些不住摆动的水草,就像是些神秘的生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