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9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
  2024.04.22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具有忧患意识,自然、社会、人都足以成为忧患的对象。这种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忧生意识和忧世意识。忧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本体的忧患,表现为生死之忧、生活之忧与生存之忧;忧世可以理解为儒家入世思想的情感,表现为忧国、忧君、忧民。
  在原始社会中,当生命受到自然原始力量的威胁时,先民们会采取一切方法来反抗自然、征服自然,这种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抵抗就是忧生意识的体现和源起。到了《诗经》时代,人类已经能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世俗现实状态,人们开始忧虑生命活力是否能够舒展,生命能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它的价值。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空前活跃,其中的道家学说不同于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观念,更多考虑的是人的生命本体。老子高举个体生命的旗帜,认为个体生命在世间万物中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存在,各种名利得失都是外在的东西;庄子出于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忧虑,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与方法,这也都体现了道家的忧生意识,但此时社会有关生命意识还没有形成一个自觉的命题。
  直到汉末魏晋,这种忧生意识才体现得自觉而凸显。当时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战乱不息,士林分化,儒学逐渐走向衰落,大一统的伦理生命观受到质疑,加上自然生命观的影响,随之人的生命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而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文人们必然会自觉生发出忧虑生死问题、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比如,____________当个体生命置于自然山水,置于茫茫天地,一种基于生命本体的忧生意识使文人们觉悟,个体生命如此短暂与渺小,无论你是圣贤名士,还是凡夫俗子,都不能避免生死的自然规律。
  特别指出的是,建安时期出现了很多战争诗文,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文人们此时已经把目光投注于社会群体,哀叹乱世群体性的生命遭遇,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这正是忧生意识中的忧世之思。所以,我们在探讨忧生意识的时候,不能单纯孤立地看待它,对生命本体的忧患往往会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
  (摘编自伍娜《魏晋生命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材料二 
  《兰亭集序》一文中,对兰亭一带的描绘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士大夫阶层醉心山水,并不仅仅是为自然景色所吸引,而且其中蕴藏着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思索追寻。
  从西汉中叶至东汉中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按照儒家学说,人生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观念,道家学说关注人的生命本体,体现出忧生意识,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生命意识的自觉命题。
  B.汉末魏晋社会环境恶劣,士林分化,儒学逐渐走向衰落,由此使汉末魏晋文人心中生发出忧虑生死问题、感叹人生无常的情绪。
  C.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既能激发起人生渺小与短暂的忧生意识,又能成为人们借以感悟和表达生命本体意识、宇宙意识的最佳载体。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深广的时空背景下俯瞰人生,抒发情感层层递进,表达出当时士大夫观赏山水时真切的生命本体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时代,人们开始思考生命活力舒展和生命价值的问题,说明忧生意识已经发展成熟。
  B.建安时期的众多战争诗文表明,由于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忧世意识促使了忧生意识的产生。
  C.儒家学说认为,践履“仁义”的道德原则,并承担起社会使命,个体生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
  D.汉末魏晋时期生命本体意识的觉醒,推动着人们空间意识、时间意识和山水意识的渐次觉醒。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放在材料一第3段画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
  A.“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C.“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其一)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4.材料二第3段在论证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
  他这么大岁数了,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嘴笨,说话磨磨唧唧的。我就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还怕他蹦来跳去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了一杯茶,给他端过去。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喝点吧,喝完了,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我明天还出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