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180字,答案扫描。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这一科学判断,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提出分工和交往的扩大,特别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世界市场,形成了世界历史。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内在蕴含着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趋势。
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科学含义,区分“全球化”概念的不同用法,揭示西方学界的一些错误观念和认识。回顾学术史,“全球化”这个概念的广泛使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新世纪以来,围绕“全球化”的学术讨论成为热点话题。一般认为,作为系统的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的“全球化”概念,是美国学者莱维特在1983年发表的《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提出的。也有学者注意到,1970年意大利左翼刊物上发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球化进程》一文已经在批判的意义上使用了这个概念。这提醒我们:在西方学术话语中,“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指向,即与新自由主义兴起相关联的“资本全球化”或“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今天,我们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既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的自觉坚持,也是对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的深刻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关于2000年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我们人民——面向 21世纪的联合国》中指出“很少有个人、团体或者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悬殊差异。”这种带来悬殊差异的“全球化”,在美国学者斯蒂格里茨看来,其规则的制定者其实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大企业。而加拿大学者帕尼奇则将这种“全球化”定位为帝国主义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反全球化”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方式出了问题,它根源于“资本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转移和转嫁,及其所导致的不平衡现象。
“逆全球化”特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发生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调整、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变化。近年来,经
1.下列对“逆全球化”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逆全球化”并非全球化之过,它是资本全球化内在矛盾激发的产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世界用金融输血和放水,加上贸易保护等手段自保,其实质是资本全球化的“自我调适”。
B.当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加剧,全球供应链主动断裂和脱钩,发达国家极端政治倾向加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C.西方发达国家所宣扬的与所做的常常发生矛盾。之前推行资本全球化策略,宣扬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但现在又不遗余力遏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
D.“逆全球化”转移转嫁不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只会加剧利益分化,只会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造成地区冲突和安全挑战。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全球化”运动与“逆全球化”思潮阻碍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造成族群对抗和经济危机。
B.文本思路清晰流畅,结构紧凑。先提出观点,接着诠释概念含义,再厘清认识;然后集中分析“逆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实质及后果;最后回应观点。
C.文本例证丰富,论证有据。为了论证“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的观点,使用了习近平、马克思、菜维特等人的言论和事例。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安南说,反对全球化的人反对的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悬殊差异,认为带来悬殊差异的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其实是某些西方国家的大企业。
3.下列信息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是(3分)
A.苹果手机从设计到组装共有来自数十个国家的201家供应商共同参与,其中中国主要承担零部件组装工作,欧美负责利润较高的设计和供应技术含量高的芯片等。
B.美国支付美元购买廉价的中国商品,欧洲支付欧元购买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中国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上海国际博览会。
C.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主张已经成为“国际名片”;中欧班列将义乌小商品运往欧洲各国;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美国小麦大豆。
D.美国近些年通过多个财政刺激法案,大力推动制造业回流,提升能源和半导体等关键产业的战略独立性,将中国的华为和国防科大等10所高校拉入“实体清单”。
4.对于“经济全球化”,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结合文本给“经济全球化”下定义,按照“经济全球化是_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句式填上“种差”。(4 分)
5.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措施。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结合文本,谈谈要怎样推动经济全球化。(6 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哥德巴赫猜想(节选)
徐迟
陈景润十三岁那年,到英华书院去念高中。那里有个数学老师,曾经是国立清华大学的航空系主任。老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他在数学课上,给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不爱数学的同学都能被他吸引住,爱数学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
有一次,老师给这些高中生讲了数论之中一道著名的难题。他说,当初,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建设彼得堡,聘请了一大批欧洲的大科学家。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