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复习指导]
语句的扩展,主要考查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考生应当根据命题人所给的材料,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可以联想到生活中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联想到从课文、课外书刊报章、影视声像材料中所见所闻的各种现象,进而对联想到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
联想的“合理”主要指(1)目的正确:为了使内容充实、丰富、形象而扩展,不能为扩而扩,以免带来语言啰嗦的不良后果。例如:见到“高考成绩单泪水”这样的情境。就可以想象一下,“成绩”是优,是一般,还是差;是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或是大出意料。然后再想象一下“泪水”是激动的,喜悦的,还是痛苦的,后悔的,或是百感交集的……这样所写内容就充实、丰富了。进而再想象一下看成绩单时眼神如何,面部表情如何;有什么样的动作,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或者嘴里说出、喊出些什么来,如此等等,具体描述出来,语言就既充实、丰富,又形象得多了。
(2)联想与想象要合乎事实、合乎事理。例如:你接到了高考成绩单,原来自己估计成绩中上,拿到成绩单一看,果然成绩在意料之中,你若是写自己激动万分,热泪盈框,手舞足蹈,就不大合情理;如果成绩比自己估计的中上要高了许多,你写自己激动万分、手舞足蹈,那就较合情理。若是自己估计中上,拿到的成绩还达不到中下,你写自己感到大出意外,无法接受。为此难受万分,流下痛苦的泪水,这也合乎情理;如果你写自己此时平平静静接受了这一太出意料的现实,这就很不合情理了。
压缩语段从本质上讲是属于阅读范畴的问题,需要的是概括、归纳的能力,只是用语言这个载体把概括、归纳的结果表达出来。在阅读能力范畴内,概括、归纳的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在谈现代文阅读时会重点讲述的,这里仅从“语段”的角度谈一谈。
语段,是由几个语句组合成的。说它是“组合”成的,那是因为这些语句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按一定的语句关系组成。几个语句随便搁在一起,组不成语段。因此,在一个语段中,(1)要分清中心句与支撑句之间的关系,把准了中心句,就极有利于压缩了;(2)要认准过渡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认准了它,压缩语段就方便得多了;当然过渡句不是每个语段都有;(3)有的语段也可能“多中心”,即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但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并列部分,这时将并列部分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就可以了。具体例证,请参见“试题解析”部分的相关内容。
[高考原题例释]
例一: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2000年夏季高考试题)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这道试题考查联想、想象能力。
解析:扩展情景一,要考虑:(1)时间:毕业时 (2)场合:毕业典礼上 (3)人物:同学们 (4)事件:唱歌。
由此可以推断出情景一中,歌声的内容可以是:对几年来学校生活的回忆;对学校、老师的感谢、祝福、依恋;同学之间的惜别、祝愿;对今后生活的展望、畅想;何日何时在母校相聚的约定等等。如果再有一些唱歌时的表情、神态的想象,写出来的内容肯定充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