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720字。

  安徽省皖北县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故宫一直有着各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故宫屋顶600多年还看上去特别干净光洁,是由于当年工匠们根据鸟类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一种叫“鹰不落”的屋顶,导致鸟无法停留,不会在屋顶排泄。在相关文章中,有作者煞有介事地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坡度大,根据鸟类生理平衡原理,使其无法平稳站立;二是墙脊宽,鸟类站立采用爪抓扣的方式,墙脊宽于鸟趾间距,使其无法停留;三是面光滑,墙顶全采用高档的金黄琉璃瓦铺砌,明亮又平整光滑,鸟在上面站不住。
  然而,近日一段鸟在故宫太和殿屋顶停留的视频,让“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不攻自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前根据“鹰不落”的传说得出“看似简单的宫墙却蕴藏着建筑师们的大智慧”结论,也就颇显牵强附会。
  在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的专家看来,认为“故宫屋顶设计时有特别的考量,所以鸟在上面站不住”,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北京建筑大学齐莹指出,“古建筑是与人类及周围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一个状态,其设计理念往往是环境友好型和动物友好型的,不可能在前期设计时考虑到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事实上,故宫屋顶的光洁,主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瓦顶拔草、墙体抹灰和地面修复,是中国古建筑维修保养每年要做的工作。再者,故宫太和殿等屋顶有着几十米的高度,即使有鸟屎,肉眼也看不见。
  “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以讹传讹,折射出我国古建筑文化被过度神化的现象。一些人往往喜欢把故宫等传统建筑想象得特别高大上,认为设计建造中处处充满了先人的智慧,殊不知,许多说法都是后人主观臆想出来的,经过不断演绎愈发神乎其神。
  榫卯结构是我国古建筑最具特色的工艺,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于是,就逐渐演绎出一种说法,“中国古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就能百年稳固”,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推崇备至。事实是,在榫卯结构中,木钉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著名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就记录了很多使用钉子的榫卯构造,有些特殊的榫卯结构,还需要铁钉的辅助。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古建筑文化而言,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过度神化。
  (摘编自张淳艺《故宫无法落鸟?古建筑文化别被神化》)
  材料二:
  在皇家宫殿、民居宅院、古典园林游览时,人们经常会被美轮美奂的中国古代建筑吸引,讲解员会说:“中国古代建筑用的是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日常器具的一种结构组合方式,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屋顶的“鹰不落”传说被证实站不住脚,这反映了古建筑文化被过度神化的现象,人们往往将先人的智慧想象得过于高大上。
  B.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工艺,虽然确实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但并非如传说所言完全不需要钉子等其他的辅助固定件。
  C.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考虑到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了使用钉子等现代连接方式。
  D.由于古代的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铁钉在古代被视为奢侈品,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在建造时会避免使用铁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屋顶的“鹰不落”设计,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对鸟类生理结构的深刻理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B.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发明,其稳固性完全超越现代建筑中使用钉子等金属固定件的方式。
  C.古代建筑中使用钉子的情况并不罕见,但由于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钉子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D.对于古建筑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全面肯定其智慧和价值,无需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质疑和批判。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对古建筑文化过度神化”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故宫的宫殿建筑雄伟壮观,体现了我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威严和气势。
  B.现代人认为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的“龙吻兽”可以避火灾,驱魑魅。
  C.古建筑中常用的斗拱结构,既美观又实用,这是现代建筑需要模仿借鉴的。
  D.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依水而建,充分考虑和谐共生,体现高度的建筑智慧。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古代建筑文化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实体,更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B.古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往往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时代背景的反映。
  C.古代建筑文化中存在一些过度神化的现象,这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
  D.古代建筑文化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它的实用价值已经基本丧失,只是作为历史遗迹供人参观。
  5.哪些因素造成了“鹰不落”的传说和“中国古建筑不用一根钉子”谣言的产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子午镇的几家地主都是姓田。田大瞎子(那年暴动,他跟着县里的保安团追剿农民,打伤了一只眼睛。)在村里当着村长。他眼下种着三四顷好园子地,雇着四五个大小长工。在正村北有一所大庄基,连场隔院。左边是住宅,一色的洋灰灌浆,磨砖对缝,远远望去,就像平地上起了一座恶山。右边是场院,里面是长工屋,牲口棚,磨房碾房,猪圈鸡窝。土墙周围,栽种着白杨、垂柳、桃、杏、香椿,堆垛着陈年的麦秸、秫秸、高粱楂子。五六匹大骡子在树荫凉里拴着,三五个青石大碌碡在场院里滚着。
  小做活的芒种和打杂的老温,在柳树下面锄草,切碎的草屑,从铡刀口飞起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