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00字。
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共10页,23小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完成第1-5题。(共5题,19分)
材料一:
霍布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
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在剧院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被剧中的不幸者的苦难遭遇感动得伤心流泪的观众,尽管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个人身为暴君,屡屡对敌人滥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苏拉,对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伤感的;又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材料二:
残酷的倾向,似乎不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它是像盲肠一样由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还没有被文化洗刷净尽。小孩们大半欢喜虐害昆虫和其它小动物,踏死一堆蚂蚁,满不在意。用生人做陪葬者或是祭典中的牺牲,似不仅限于野蛮民族。罗马人让人和兽相斗相杀,西班
1.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因为天生具有怜悯心,从而做到不损人利己,所以总能克制自己的自尊心或自爱心。
B.与其他人相比,柔弱和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的怜悯心更明显,这是他们最有用的美德。
C.母兽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幼兽,有些动物会掩埋死去的同类,都说明动物有时也有怜悯心。
D.作者举暴君亚历山大不敢到剧院看悲剧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怜悯心不受思维控制的观点。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野蛮民族具有残酷的倾向,中外哲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推演出“性恶”结论。
B.卢克莱修、霍布斯和培恩的学说相似,在解读“幸灾乐祸”时都运用了比较思维。
C.“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可以转念,这是在矛盾变化中看待事物的发展。
D.一切伦理思想和宗教都重视培养人的恻隐之心,可见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3分)
A.祥林嫂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祝福》)
B.“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记念刘和珍君》)
C.“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卫•科波菲尔》)
D.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苏武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
5.中国与蒙古国互为邻邦,在灾害面前,一向互施援手。2023年冬,蒙古国遭遇50年一遇的罕见冰雪灾害,牧民生活面临重大困难。2024年3月4日中方向蒙方提供紧急救灾援助。请结合两则材料的观点,分析中国对蒙古国的援助行动。(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完成第6-9题。(共4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饲养员赵大叔
马烽
①赵大叔是个老庄户人,从小就喜爱牲口,可是他自己并没有专门喂养过。那时穷得不要说买牲口,连张皮子也买不起。老实说,赵大叔对喂牲口并不怎么内行。他初担任饲养员的时候,连他二儿赵树义都担心他喂不了。赵大叔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
②赵大叔自当了饲养员,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这一工作上了。他经常去向喂养过牲口的人们请教,社里也特意为他召开了几次老农座谈会,专门座谈喂牲口的经验。有时县上“兽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