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40字。

  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中的美刺理论,是我国文艺理论遗产中富有光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讲的美,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歌颂;刺,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批评或批判。这一理论是由汉代的《诗序》和《诗谱序》所提出的。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先导,美刺理论也是这样。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人们并不都认为诗歌应具有美和刺两个方面的职能。比如《孟子》中所述及的那个高子(孟子的弟子),就因《诗经》中的《小弁》刺了当时的社会,便说它是“小人之诗也”。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先秦,一般还认为“乐者乐也”,把乐看作只是喜悦的感情的表现,这也无异于排除了刺的职能。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他说诗“可以怨”。可以怨当然也就可以刺了。不过孔子没有对此进行更多的阐述。其次是孟子,他为了捍卫诗歌刺的职能和高子展开论辩,并在这场论辩中提出了如下的论点:用诗歌批评亲长的严重过失是亲亲的表现,而亲亲就是仁。这样一来,就把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之中了。显然,孟子对这一问题的阐述已比孔子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正面具体地阐述诗歌的这两个职能,则是《诗序》和《诗谱序》的事。
  《诗序》系由《大序》和《小序》构成。《大序》或称《诗大序》,指的是《诗经》第一篇《关雎》小序后面的一段文字较长;《小序》指《许经》中其他各篇的序文,很短。关于《大序》和《小序》的作者,后来的学者意见纷纭。《诗谱序》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郑玄为他所著的《毛诗谱》所写的序。
  《诗大序》在论述“风”这样一种诗体的时候,把“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作为风诗的内涵提了出来。上以风化下,说的是统治阶级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去感化被统治者。下以风刺上,说的是被统治者可以用诗的形式去批评统治者。
  那么,这种批评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小序》做了具体补充。下面是一些诗的小序摘录:《野有死麋》“恶无礼也”,《击鼓》“怨州吁也”,《终南》“戒襄公也”,《黄鸟》“哀三良也”,《东门之扮》“疾乱也”,《旄丘》“责卫伯也”,《简兮》“刺不用贤也”。以上所引说明,《小序》作者认为对社会所存在的矛盾,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进行“恶”“怨”“戒”“哀”“疾”“责”“刺”等都是可以的。
  由于《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可以在这样广泛和深入的程度上执行批判的职能,那么随之而来必然有一个要求正确对待这一职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
  所以《诗序》又在“下以风刺上”之后提出了“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在统治阶级的淫威无限扩大、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时代,能够提出这样的主张,实在是很有见地和了不起的。
  到了《诗谱序》,郑玄又对此做了新的发展,这就是把刺和美作为诗歌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孟子则进一步指出诗歌可用于批评亲长过失。
  B. 孔子认为诗“可以怨”,孟子将诗歌中的怨纳入儒家最高的道德范畴,但二者都未正面阐述诗歌的美刺职能。
  C. 郑玄 《谱序》在《序》的基础上将刺和美作为歌的两大取能并列提出歌的美刺理论大体形成。
  D. 郑玄为《毛诗》作笺注,既注重《诗》的政治教化功能,又继承先秦“以意逆志”的思想诗歌的美刺理论更加成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代,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诗歌具有美和刺的职能,甚至有人反对讽刺现实的诗歌,将之视为“小人之诗”。
  B. 《许序》作者认为歌应执行批判的职能并引出正确对待这一取能以及保护作者的问题,因此提出“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主张。
  C. 《诗序》对社会的批评广泛,有厌恶无礼的、告诫统治者的、痛恨混乱的等涉及社会和生活的问题。
  D. 哪个时代都有道德的信条和理性的光辉,汉代也不例外,因此,汉儒以“经”解《诗》,自然引申出一些合于“经”的原则。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南朝梁】刘勰
  B. “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唐】皮日休
  C. “诗人自不讳刺,而诗之本教,盖在于是矣。”【清】程廷祚
  D. “夫诗生于情情生于境,境有安危亨困之殊,情有喜怒哀乐之异,岂刺时刺君之外,遂无可言之情乎?”【清】崔述
  4.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篇概述了诗歌美刺理论的重要地位、概念内涵与理论源流,思路清晰。
  B. 材料一语言褒贬分明,如“富有光彩”“淫威”等;语言严谨准确,如“一定”“必然”。
  C. 材料一说一些统治者不喜欢诗歌的美刺,相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D.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阐述观点时,除了正面肯定,也指出其局限性,体现了辩证思维。
  5. 《诗序》言:“《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这种评价恰当吗?请结合《诗经•静女》一诗,联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错误。从材料一所述看,“它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职能。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太阳打个招呼
  刘亮程
  有几年,我认为村里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没人给太阳打招呼。
  太阳天天从我们头顶过,一寸一寸移过我们的土墙和树,移过我们的脸和晾晒的麦粒。它落下去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它打个招呼。至少村里有一个人在日落时,朝它挥挥手,挤挤眼睛,或者喊一声。就是一个熟人走了,也要打个招呼的,况且这么大的太阳,照了全村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