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76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2024.0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是以形象、情感、意味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思想,从而构成对人的剖析研究,那么,从更本质更深邃更系统更完善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从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外表特征到人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等内在人格上规范着人的个体行为和人际关系,进而建构了以仁为核心、以血缘亲情关系推衍至人伦民族国家的庞大而精微的儒学思想和社会体系,成为博大精深的“人学”。
儒家的人学是从划清人与动物的界限开始的。人与动物的界限就是人的特征,也即人的本质问题。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儒家对人的自觉认识,在人类认识史上无疑具有哲学思想意义。
在孔子看来,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智慧,还在于人有忠孝观念,而犬马虽能养却不敬无孝。孔子是从人与禽兽的差别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界定人的内涵和本质的。因为,只有真切深透地把握了人,才能把握“性相近,习相远”,因势利导,使人性日臻完善。这里,孔子的思路极为可贵。他从自然和社会、原生和后天变异两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人的习与性、远与近。这对艺术创作至关重要。从人的自然性、原生性看,人与人之间具有普泛性,这为艺术引起共鸣和感染提供了艺术视点和基点,如《诗经》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不仅重视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好意,而且自愿以百倍的好意相报答,这种克己为人的感情,不仅是人的一种情感,更是儒家倡导的一种“仁”的风范。从人的变异性、社会性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具有独特性、个别性,这为艺术反映典型提供了多样选择表现的可能,如司马迁《史记》中呼之欲出的形象系列:“鸿门宴”写刘邦的懦怯而机智,项羽的坦率而少谋略,其他如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的性格因“习”而相“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儒家对“人”的个体性认识是建立在群体性(“类”“民”“众”“族”“国”等)基础之上的,或者说,重群体轻个体,重共性轻个性,重普遍轻特殊是儒家人学的方法论特点。因此,儒家对人性的认识是从个体出发而超越个体,最终归结为对“民”的把握。
孟子认为,人不仅具有“食色”等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动物亦然),而且富有道德意识。他在《公孙丑上》中以一孺子入井,人见之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说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进而,孟子提出了自己对人的发现学说:“性善论”。这对张扬人心善良,融洽人际关系,建构理想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艺术化地再现或表现人性美好的东西,给人以精神力量和向往,这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乌云密布之中是投进人心的一束光亮。好人总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将心比心将心换心等由“性善论”衍生的观念就成为民众生存的内在信念。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人的荀子却提出了与孟子相左的观点——“性恶论”。他告诚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人的荀子却提出了与孟子相左的观点——“性恶论”。他告诚人们不能拘泥于人性中食色等本能存在,即与兽禽相近的恶的一面,而且要看到人性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中也具有争名夺利、愚昧残暴等恶的一面。这就把人性恶的根源植于人的物欲名利之上,超越了弗洛伊德等从性本能、死亡本能挖掘人性善恶的框架而具有社会审美学的意义,为艺术表现和反映人的复杂性提供了价值参照系,如中国文学对历代暴政苛税征战奴役残暴纵欲等“恶”的批判,构成了一幅民族在逆境中抗争、在邪恶中挣扎、在黑暗中奋斗的历史画卷。
孟子荀子分别从人性的善恶两极透析“人”这个复杂体,目的都在于以仁义孝悌等伦理观念为人之本,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因此,性恶性善的实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人学从区分人和动物开始,自觉认识、思考人的本质问题,具有哲学思想意义。
B.引用《木瓜》中语句有力论证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能引发情感共鸣,具有艺术感染力。
C.孟子的性善论建立在对人的道德发现之上,给封建社会民众带来了美好的生存信念。
D.同样是对人性恶的挖掘,中国文学比佛洛伊德等的禽兽食色本能论而更具有审美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更系统更完善研究人学时,文学不如儒学更加注重博大经微的思想、社会体系建构。
B.性相近使艺术具有感染力,习相远使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因此不自觉认识人性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
C.孟子、荀子的人性善恶学说各执一词,目的在于说明儒家对人性的认识尚不完善,还有缺陷。
D.儒学对人从外表到内在人格的统一规范,导致中国艺术不如西方艺术更具有个性色彩。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中荀子认为人性之恶根植于人的物欲名利之上的一项是(3分)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鸿门宴》))
D.烹龙炮风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李贺《将进酒》)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性善论、动物和性恶论之间关系标示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请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病室(节选)
(俄)契诃夫
一年秋天,有一个早晨,伊凡•德米特里奇竖起大衣的领子,蹚着烂泥,穿过后街和小巷,拿着法院的执行票到一个市民家里去收钱。他心绪郁闷,每天早晨他总是这样的。
在一条小巷里,他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以前伊凡•德米特里奇常常遇见犯人,他们总是在他心里勾起怜悯和别扭的感觉,可是这回的邂逅却在他心上留下一种特别的奇怪印象。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