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题,约11580字。
2024高二 4 月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共六道大题,27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7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读《史记》有二法:一,常识的读法;二,专究的读法。两种读法,有共同之入门准 备。在此省去赘述。只将各部分之读法略举如下:
第一,以研究著述体例及宗旨为目的而读之。《史记》以极复杂之体裁混合组织,而配 置极完善,前既言之矣。专就“列传”一部分论,其对于社会文化确能面面顾及。政治方面 代表之人物无论矣,学问、艺术方面,亦盛水不漏。试以刘向《七略》比附之:如《仲尼弟 子》《老庄申韩》等传,于先秦学派纲罗略具,《儒林传》于秦、汉间学派渊源叙述特详, 则《六艺略》《诸子略》之属也;如《司马穰苴》《孙子吴起》等传,则《兵书略》之属
也;如《屈原贾生》《司马相如》等传,则《诗赋略》之属也;如《扁鹊仓公传》,则《方 技略》之属也;如《龟策》《日者》两传,则《术数略》之属也。又如《货殖传》之注重社
会经济,《外戚》《佞幸》两传暗示汉代政治祸机所伏,处处皆具特识。又其篇目排列,亦
似有微意。如“本纪”首唐、虞,“世家”首吴泰伯,“列传”首伯夷,皆含有表章让德之 意味。此等事前人多已论列,不尽穿凿附会也。若以此项目的读《史记》,宜提高眼光,鸟
. . . .
瞰全书,不可徒拘于寻行数墨,庶几所谓“一家之言”者,可以看出。
第二,以研究古代史迹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既为最古之通史,欲知古代史迹,总应 以之为研究基础。为此项目的而读,宜先用“观大略”的读法,将全篇一气呵成浏览一过。 再用自己眼光寻出每个时代之关键要点所在,便专向几个要点有关系之事项,注意精读。如 此方能钩玄提要,不至泛滥无归。
. . . .
第三,以研究文章技术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且 两千年来相承诵习,其语调字法,早已形成文学常识之一部。故专为学文计,亦不能不以此 书为基础。学者如以此项目的读《史记》,则宜择其尤为杰作之十数篇精读之。孰为杰作, 此凭各人赏会,本难有确定标准。吾生平所最爱读者则以下各篇:《项羽本纪》《信陵君列 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候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 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上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班叔皮称史公:“善序述事理,辩而不华,
. . . .
质而不俚,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如诸篇者,询足当之矣。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
. . . .
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至如明、清选家最乐道之《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贾生 列传》等,以吾论之,反是篇中第二等文字耳。 (材料选自梁启超《读〈史记〉法 一二》)
材料二
我从小读《史记》,因为我生长在“文革”那个时代,家里有很多的书。但是学校已经 停课,不能读书了。我在家里只能读我父亲的这些书,在这些书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史 记》。
最开始我读《史记》是从故事开始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但是也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穿凿附会:把讲不通之处进行生硬解释。
B.钩玄提要:探索不懂的地方,摘出纲要
C.辩而不华:不用华丽的辞藻去说明。
D.质而不俚:道理质朴但是不粗俗。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史记》及其阅读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记》阅读的方法不止一种,但都必须有共同的入门准备。
B.以研究著述体例及宗旨为目的读《史记》,则必须鸟瞰全书整体把握。
C.以研究古代史迹为目的读《史记》,则需在观大略之后,有所选择地将关键点精读。
D.班固认为文中第四段所举《史记》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 3.下列关于战国四公子与成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鸡鸣狗盗——孟尝君 B.围魏救赵——信陵君
C.毛遂自荐——平原君 D.三千珠履——春申君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是围绕阅读《史记》这一话题展开的,但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 写 ,材料二侧重写 。(4 分)
5.根据材料二,请分条阐述作者认为读《史记》的意义。(4 分)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1 分。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A.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 来吾道夫先路
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蝉蜕于浊秽
7.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 分)
A.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 C.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嫉妒
.
B. 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
.
C. 蒙故业,因遗策 因:沿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