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10字。
八年级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人善于以景物营造古诗文意境。《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鸟和鸣,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氛围;《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幽深冷寂之景,渲染了小潭周围幽静凄凉的氛围。
(2)通过诗歌,我们与古人跨越时空情感相通。与人约见不遇,可以用《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送别挚友时,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激励友人真挚的友情能克服空间的阻隔。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3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随时jiǎn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shì,成为定本的。
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酬( )神作乐 jiǎn( ) 修shì( ) 重叠( )
(2)下列关于《诗经》的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中的诗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故能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D.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的《关雎》,今人都为其谱过曲。
(3)根据选段内容回答,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答出三点即可)(6分)
3.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最美古诗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分)
(1)【汉字书写】请将“诗”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2)【材料探究】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在中国,诗歌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诗词盛行的时期,如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末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唐诗、宋词、元曲等。
材料二: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自己常用的或者心爱之物上题诗或者对联,郑板桥爱竹石,不仅画中有竹石,而且还留了一首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报道修改】小文在校园网发布了一则报道,请你对该报道进行修改。(6分)
【甲】2024年4月23日下午,校政教处在阶梯教室举行了主题为《读古典诗文,修美好心灵》的经典诵读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开展诵读语言凝练、意存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乙】在学生的心田播放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成长的根深深扎进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好学精神,锻铸健康人格。【丙】让学校今后还将继续开展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吧!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使它符合报道语言平实、客观的特点。(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尖尖小荷上的那一只蜻蜓 陈应松
①深邃无边的江南是一口古井。薄雾如雨,村庄如幕。郁湿的空气舔舐着新秧的秀发,绿焰轰响,它们灼热的呼啸一直卷向南宋。一个独自行走的诗人,他扛着小楷,手摘着鲜嫩的词句,装入他的诗箧,诗眼是江西吉水湴塘的一口塘。
②他从溢塘出发,他回到湿塘,遭遇了一塘荷,一只蜓。他从溢塘出发时是二十八岁(中进士),他走回湴塘时是六十六岁。他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