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590字。

  南阳市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丰厚资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培育提供不竭的精神源
  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文化经典、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礼敬、保护文化经典、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其文化资源,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进一步挖掘和揭示传统文化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努力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断的丰富滋养。
  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更好植根于人
  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
  强调:“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
  士仁人都是中华民族千年优秀杰出人物的代表,他们每一位身上都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美
  德。有的以家国社稷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的舍
  身为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新时代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
  的优秀品格,可以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个人道德意识,培养民众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以尚和合思想中所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推进社会层面的和谐相处,做到个人友善待人;以守诚信思想中所提出的“失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实现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源泉,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主体。
  (摘编自尹传政《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新时代公民道德》)
  材料二:
  在谈到传统伦理道德时,就必须注意将其根本精神与其由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所形成的
  派生条件严格地区别开来。
  每一种道德伦理的根本精神,都是和当时由政治经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谈道德的继承问题,也都谈了道德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二者写作的
  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
  B.充分挖掘和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可涵
  养新时代公民道德。
  C.想从赵云身上发现更多能打动我们的东西,只要不因袭过去“刘备长厚似伪,诸葛多
  智近妖”的说法就行。
  D,中国传统思想属内在超越,重道德而轻法律,与属外在超越的西方民主思想不同,这
  决定了前者优于后者。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坚持形式和内容是同一的观点,就应该不会承认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可分的。
  B.古人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社会制度,所以在派生条件上不会有与我们一样的道德观念。
  C.东西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证明开发传统资源使之与西方文化接轨主张的谬误性。
  D.中国传统中很难寻觅个性方面的资源,梁漱溟等人也分别指出了缺乏该资源的后果。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二段综合运用了引证法、举例法和对比法,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可信度。
  B.材料二开门见山,提出传统伦理道德的根本精神与其派生条件应加以区别的观点。
  C.材料一以尚和合、守诚信思想为例,指出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源泉。
  D.材料二第四段从民主思想的角度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融会调和的复杂性。
  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画横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处的“学”当时指诗、书、礼、乐等。
  B.东汉末年政治家曹操在《短歌行》中剖白求贤若渴之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唐代杰出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文中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禁军教头林冲忍无可忍,毅然反抗,杀死了富安与陆虞侯。
  5.如何使中华传统道德在继承中创造性转化,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漫川关
  王剑冰
  一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古戏台,两个紧紧并排在一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同高同大,不
  离不弃,一起走过数百年的岁月。它们是两个雕塑,两个标本吗?不,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
  走马灯似的晃动着,一声声道白与声腔,分明还在戏台的上空飘荡。台下那么多百姓,他们
  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跟着台上的人物同欢笑,共悲伤。激动处,或发一声喊,或落一串泪。
  ①那喊穿越了重重大山,那泪就那么挂着,来不及擦,顾不上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