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70字。
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历史人物在“直播间”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文物“开口”做起了自我介绍,历史名场面在情景演绎中生动再现……近年来,随着历史观念革新和技术手段迭代,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在内容、形式、传播等方面进行探索,给观众带来新鲜观感。
②具体而言,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注重大历史的同时,在叙述观上凸显“微观视角切入叙述”。在内容层面,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小见大,更多关注时代洪流中个人的命运起伏,以小故事映射大时代。诸如《历史那些事》《神都洛阳》《千古风流人物》等作品都采取讲述一个个具体历史人物故事的形式,创作者不是照本宣科地表达历史学界对该人物的各种评价,而是通过讲述人物经历的具体小事以及当时的所思所想,支撑起或豪迈或洒脱或执着的鲜明人物形象,帮助观众从人物的命运和言行中拼凑出对宏观历史的大致印象。
③与传统创作惯常采用严肃庄重的叙事基调不同,当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多运用虚构、再现、戏剧化等新潮手段和轻松语态讲述历史。解说语言或突出情感色彩、或注重文学性、或融入幽默的网络用语,将传统史料拆解为易于被观众理解接受的碎片化信息。比如《历史那些事》的分集名中有“在下东坡,一个吃货”“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等,以时尚新奇的角度、戏说调侃的方式切入历史讲述,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惟有香如故》在用香料切入历史讲述时,导演时不时出镜,穿越进历史场景之中,不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解,更创新性地将现代实验室“搬进”历史时空,形成古今对话的奇妙格局,既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又补充了现代科学知识。
④伴随着数字媒体的繁荣,曾经被追捧的情景再现、动画等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常态。在更新潮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参与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和真人秀、文化讲坛等节目样式结合,提高了互动性,增强了沉浸感。互动纪录片《古墓派互动季:地下惊情》将交互技术融入对福州茶园山一座宋代古墓的考古发掘和揭秘中,把亲身体验、知识性和悬疑感三者交织起来。体验VR纪录片《古籍寻游记》时,观众可以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手柄体验在甲骨上刻字的触感;也可以穿上铠甲,化身汉代戍边将士。
⑤不过,我们在关注历史题材纪录片故事化、趣味化的创作新潮流的同时,也必须对部分创作过度娱乐化、戏说化、碎片化等不良倾向有所警惕。网络视听文艺的崛起,尤其是微纪录片形式的出现,使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从业界精英到媒体新锐,思维活跃的青年创作者越来越多地加入其中,让讲述历史故事的纪录片作品成为视觉实验的阵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创作者对历史记载中的逸闻趣事、偶然事件等细碎内容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使叙述成了“戏说”、历史沦为“秘史”。有的创作者过于注重道具、场景、服饰等外在形式和高能、反转等戏剧手法,结果舍本逐末,导致作品新奇度有余、思想性不足。有的创作者自身历史知识储备不够,创作前期又准备不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人物在“直播间”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等,是历史题材纪录片近年来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探索。
B.文章对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激发观众兴趣等方面给予肯定,对其过度娱乐化等不良倾向也提出批评。
C.微纪录片形式降低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门槛,青年都借机参与到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中。
D.第⑦段用“不应……也不能……而要”的逻辑关系说明了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态度、方法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删去《神都洛阳》《千古风流人物》,只用《历史那些事》一个事例,作者的主张会因事例不足而难以使人信服。
B.文章将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采用的新潮手段与传统创作惯常采用的方法进行比较,目的是凸显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C.文章在说明人们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给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者提出了建议,这样,建议就会被采纳。
D.在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者如果坚守纪实精神,能保证本质上的真实,即使辅以适当的情景再现也是可以的。
3.阅读下面的文字,对其放置位置和理由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纪录片《中国》以老子与孔子的对谈揭开中国故事的序章,精心设计的畅谈场景,有树、有风、有笼罩着人物发髻衣袖的细细光辉,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一刻穿越千年清晰再现,让人感到深沉而又亲近。
A.放在第①段,因其可以作为第一段的事例,所以能和其他的现象并列放在一起证明观点。
B.放在第②段,因其可以说明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小故事映射大时代的观点。
C.放在第③段,因其可以论证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多运用轻松语态讲述历史的观点。
D.放在第④段,因其可以佐证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等表现方式逐渐成为常态。
4.请简要梳理文本的行文脉络。(4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结合文本分析: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6分)
历史题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的“复活”技术。《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近距离展现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喜怒哀乐,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的互动,完整呈现国宝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赶队(节选)
王愿坚
①直到月亮从山后面升上来,她才回来。她喘息了一阵,压低声音说:“老滕,我们掉队了!”
前面不远就是草地了,当时她要加把劲也许能追上前面的同志,但现在为我掉了队……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说:“咱们掉得还不远。你好腿好胳膊的,先走吧,我……”
我话还没说完,②她霍地坐起来,气呼呼地说:“这什么话?亏你还是个党员!”大概想到我是个伤员,不应用这样的口气对我说话,就又放低声音说,“老滕啊,我刚才背你跑了一阵……唉,只怪我力气小,背着你走长路,我怕走不动……”她的声音越说越低,眼里又贮满了泪水。
我说为什么她刚才掉泪了,原来是为了这个呀!我感动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