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60字。

  教学设计之《师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2、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背诵课文,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树立尊师重道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师说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熟读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师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学习荀子的《劝学》,明确了学习的作用、意义和方法态度。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提升。现代社会人们学习的途径很多,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还是从师学习呢?
  【活动设计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论语•述而》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性恶》
  务学不如务求师。——[西汉]扬雄《法言•学行》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东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教师小结: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告诉我们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尊师重道、崇智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社会上许多人耻学于师,针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有一个人大声疾呼“古之学者必有师”,写文章批判这种不良风气,这个人就是韩愈,这篇文章就是《师说》。(板书师说和韩愈)
  二、解题
  “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属于议论文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同学们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都属于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这类文体都可理解为“解说……的道理”。“师说”的意思就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一直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苏轼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