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800字。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三)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23年的央视中秋晚会上,首演的原创作品《九州》以“流行+戏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获关注与好评。该作品将流行音乐元素,戏曲腔调与传统川剧巧妙融合,传递出中华儿女同宗同源、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不仅在艺术层面实现了再突破,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树立了新的典范。
  近年来,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以《万疆》为代表,“流行+戏腔”掀起潮流。该曲推出当年即被媒体评选为“年度十大BGM”,被相关平台评选为“年度歌曲”。作品发行至今持续保持着极高的传唱度,在各大音乐平台,乃至在不少基层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已经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经典曲目之一,尤其在学生之间广泛传唱,可谓影响广泛。
  “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独特的东方美学重新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音乐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音乐人的创作自觉。虽然深受西方音乐理论,创作技法的影响,但是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
  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等红遍大街小巷。新世纪以来,《故乡是北京》《霍元甲》《梨花颂》《新贵妃醉酒》《北京一夜》等陆续推出,通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走向大众,逐渐成为中国原创音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一艺术现象的兴起离不开中国音乐人对作曲技法的突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挖掘。中国戏曲文化作为千年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深厚的养分。通过现代化的作曲技法以及唱腔设计,将传统与现代交织,使受众得以情感共鸣,作品传唱度较高。戏曲艺术原本蕴含着广泛综合的艺术要素,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具备综合性与包容性的主要艺术特征。其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融聚了代代相传的共同记忆与集体智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戏曲即便流传千百年,仍能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衍生出“流行+戏腔”这一独具特色的复合性新型艺术范式。这种戏与歌的融合迥异于通俗的流行歌曲,超越了“口水歌”的局限,突显了其艺术性。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行+戏腔”是将流行音乐元素与戏曲元素巧妙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歌曲,它与通俗的流行歌曲相比,具有更强的艺术性。
  B. 为建设文化强国,中国音乐人积极探索歌曲新唱法,终于从戏曲艺术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万疆》《九州》等优秀音乐作品。
  C. 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和包容性,其综合、包容了文学、舞蹈、美术、杂技等许多艺术的元素,自然能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
  D. 《说唱脸谱》《梨花颂》等作品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流行+戏腔”这种艺术表达方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疆》成功在前,《九州》轰动于后,使“流行+戏腔”类作品风靡,日渐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并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途径。
  B. 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得以提升,得益于音乐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以及将流行与戏腔跨界融合的艺术范式的大胆创新。
  C. 为了使“流行+戏腔”作品易于传唱,从而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音乐人在创作过程中必定要控制好音域,不使过难的唱腔出现在音乐当中。
  D. “流行+戏腔”的音乐形式,能凸显东方音乐美学思想,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故而可以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自信的表达方式。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有的歌手没有钻研过戏曲唱法,毫无戏曲功底,却以戏曲腔调去唱流行歌曲,还冠冕堂皇地将其冠以“国风”的标签。
  B. 近期流传的《定军山》可谓流行+戏腔”的杰作﹐歌手对其内容的诠释十分到位,让听众产生了英姿飒爽之感。
  C. 李政宽创作的《武家坡2021》,不仅使流行与戏腔巧妙融合,而且改写了传统戏主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D. 《好姐姐》一曲,以从头到尾贯穿着的现代的流行鼓点感,与昆曲的婉转细腻相结合,既典雅又易唱,让人听了心醉神迷。
  4. 下列对“流行+戏腔”风靡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行+戏腔”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有着相当好的受众基础。
  B. “流行+戏腔”契合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众审美观,深受听众喜欢。
  C. “流行+戏腔”的作品是中国音乐人精心创作的,不同于一般“口水歌”。
  D. “流行+戏腔”的作品在保持高雅的同时,又有着非常易于传唱的特点。
  5. 请简要分析本文与鲁迅的《拿来主义》在文体、主要的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上的不同。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建设文化强国,中国音乐人积极探索歌曲新唱法”“终于从戏曲艺术中获得灵感”错误,文中相关内容为“‘流行+戏腔’的风靡,一方面反映了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大众审美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当代中国音乐人积极求变,不断突破,积极挖掘创编素材,跨越中国传统,西方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拓宽创作思路,探索中国作曲体系的现代化路径,‘流行+戏腔’应运而生”,没有涉及选项内容,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赊刀人
  顾敬堂
  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①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
  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
  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