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5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上海天山初中八年级3月试卷
一、文言文(24分)
(一)默写(8分)
1.微君之故, ?(《式微》)
2. ,悠悠我心。(《子衿》)
3.一日不见, 。(《子衿》)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9分)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甲】诗选自 ,【乙】文作者的字是 (2分)
6.翻译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甲】诗中“悠”是指忧思的样子,【乙】文中“问津”在文中是指访求、探求。
C.【乙】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处处写其所见,作者的心情、态度较为内、含。
D.【乙】文极力表现桃花源的似有似无,见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8.【甲】诗中的“ ”字是全诗的中心;【乙】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
。(1+2 分)
(三)课外文言阅读(7分)
①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②始就举,持数钏①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
③居母丧,窭②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注释】①钏:chuàn 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②窭:jù 贫穷、贫寒。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亡钗者来物色( ) (2) 以父老(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11.我们可以从彭思永见到金钗归还不收酬金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我们还可以从彭思永 的行为中,看出他是一个宽厚的人。(1+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说明文(14分)
“三兔共耳”(有删改)
①今年适逢农历癸卯,生肖为兔,视野中萌态可掬的兔子造型层出不穷。由此使人想起存世千年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图。该图绘制了共用三耳,循环追逐的三只兔子。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兔子造型。这一图案广泛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欧大陆各地,目前已知该图案年代最早的实例见于莫高窟。
②莫高窟发现有20个洞窟共22处绘制了这一图案。其中,隋代洞窟占比最多,共9幅。总体来看,隋代初期此类图案尚显生涩,而至隋代中晚期则极尽繁华,第407窟“三兔共耳”藻井图案被认为是该纹样的杰出代表,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一幅。从时代分布情况来看,壁画中“三兔共耳”发端于隋初,流行于初唐和中晚唐时期,最终消亡于五代。
③“三兔共耳”的图案主体构成呈圆形,三只兔子以等边三角形均匀分布其中。两两共用一耳,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奔跑,相互追逐,首尾相接,动感十足,造型优美。早期图案中的兔子,以白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